警惕“小糖人”:如何守护糖尿病儿童的健康成长?
2025-05-14 09:42:00小儿内科二病区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所致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
1. 类型与病因
1型糖尿病:儿童最常见的类型,自身免疫疾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儿童青少年,病因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有关。发生率约1.67人/10万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多与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相关,近年儿童发病率上升。
2. 典型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乏力、视力模糊、伤口愈合慢,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呼吸深快、呕吐、昏迷)。
3.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辅助诊断。
4. 治疗与管理
总体原则:
(1)1型糖尿病: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结合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均衡营养、定时定量)及适量运动。
(2)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低糖低脂饮食、规律运动)为主,必要时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细致管理:
(1)首先严格测量血糖,在饭前、饭后、睡前、运动前后及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都需要测量血糖。
(2)准时注射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一般采用三餐前及睡前注射为原则。一般睡前注射基础胰岛素占每日总量的30%~50%,此外可以用胰岛素泵能最大限度地模拟正常胰腺分泌胰岛素。
(3)平时均衡健康饮食,学会食物能量计算,一般儿童热卡每日摄入约等于[1000+年龄×(80-100)],对年幼儿宜稍偏高,而年龄大的患儿宜偏低,此外,还要考虑体重、食欲及运动量。全日热能可采用1/5、2/5、2/5 ,或1/3、1/3、1/3 进行三餐分配。儿童糖尿病每天摄入总能量的分配比例(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30~35%、蛋白质15~20%)。
5. 并发症风险
急性: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1)酮症酸中毒时候表现如上述,如发现有此症状应及时送医。
(2)低血糖可致命,低血糖可有肚子饿、突然发脾气、嗜睡、心跳加速、发抖冒冷汗、躁动、面色苍白、头晕等表现,低血糖时候应及时补充糖分,如不能缓解及时送医。
慢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损伤等。
6. 预防措施
1型暂无有效预防方法,需早诊早治。
2型可通过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减少精制糖、加工食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降低风险。
提示:
儿童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于我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规范治疗可正常生活学习。
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建于2021年,下辖3个亚专业方向(小儿神经、遗传代谢内分泌、新生儿疾病筛查)。现有各类技术人员2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医(技)师 3名,副高级医(技)师 6名,中级职称医(技)师7名,脑电技术员2名。博士1名,硕士6名。设有专科床位15张,收治来自西部各省的神经/遗传代谢内分泌科疑难病人,每天均有专家门诊、专科门诊、专病门诊(包括癫痫门诊、抽动障碍、发育障碍、罕见病、肥胖及糖尿病),年专科门诊量超过4万余人次。神经专业开展了视频脑电图、肌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神经影像学等检查,擅长诊治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病变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开展了内分泌疾病(如性早熟、矮身材、肥胖、甲状腺疾病、性发育异常、糖尿病等)、遗传代谢疾病(如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代谢性疾病,以及线粒体疾病、各类遗传病和罕见病)等诊治。已开展性激素质谱分析、性激素激发、ACTH激发、胰岛素激发等各种内分泌激发试验。建立了各类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综合诊治体系。专科下设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开展了多年“多种代谢疾病筛查”和筛查阳性儿随访工作,联合遗传实验室开展基因测序分析。
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医师:罗泽民及欧明才主任医师(一级专家)、章阿元副主任医师(博士);
神经专业医师:罗泽民主任医师(一级专家),朱书瑶、蒋琼副主任医师(四级专家),刘星宇、朱会,刘静临主治医师。
(具体时间请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公众号查询小儿内科目录下出诊医师排班信息)
参考资料:
1、第一糖课-你是谁?吴怡葶陈玮萱、刘俐蔷、颜佑安著
2、第二糖课-我不要理你了,吴怡葶陈玮萱、刘俐蔷、颜佑安著
3、第三糖课-我们一起走吧,吴怡葶陈玮萱、刘俐蔷、颜佑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