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魔法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内二科的叙事护理温情记

2025-09-27 14:19:57儿童内二护理单元

       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二科的病房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关于爱与守护的小故事—— 这里有孩子清脆的笑声、家长满心的牵挂,更有护理人员用专业与耐心搭建起的 “童心沟通桥”。今天,我们想分享一则温暖的叙事护理案例,故事的主角,是三岁的小患者小宝。

       小宝刚入院时,虎头虎脑的模样格外惹人喜欢,可随之而来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哭闹—— 红扑扑的脸蛋挂满泪珠,眼睛紧紧闭着,小嘴巴张得圆圆的,哭声里满是不安。一旁的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玩具、零食轮番上阵,却始终没能安抚好这个小家伙。

       我作为儿童内二科的护士,刚走进病房就被这一幕牵动了心。我放缓脚步,笑着蹲到小宝床边,用轻柔的语气说:“哟,这是不是咱们病房里的‘小英雄’呀?怎么哭得这么委屈,难道是遇到‘小怪兽’啦?” 小宝的哭声忽然顿了顿,他偷偷睁开一只眼睛瞟了我一眼,虽然还在抽噎,却不像刚才那样抗拒交流了。

       我趁机拿起床头柜上的小玩具汽车,在他眼前慢慢滑动:“小宝你看,这辆‘闪电小车’可厉害啦,能跑遍整个病房!要是你愿意停下来,阿姨陪你一起让它‘探险’好不好?” 小宝的哭声渐渐小了,小脑袋轻轻歪了歪,露出了一丝好奇。

       趁着这个间隙,我一边用玩具转移小宝的注意力,一边与他的爸爸妈妈耐心沟通。原来,小宝是因为听说要“打针”,才用哭闹表达恐惧 —— 低龄孩子对医疗操作的陌生感,往往会转化为强烈的不安。结合小宝平时喜欢 “小英雄”“做任务” 的特点,我心里有了安抚的思路。

       我重新坐到小宝床边,轻轻握住他的小手,用指腹轻轻摩挲着他的手背:“小宝,你知道吗?你的小手就像一座‘小城堡’,每根手指头都是守护城堡的‘小士兵’呢!现在呀,有个重要的小任务要交给它们 —— 护士阿姨需要用‘魔法针’帮小士兵检查一下,看看城堡里有没有‘健康小怪兽’捣乱。”

       小宝彻底停止了抽噎,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我继续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这根‘魔法针’可温柔了,就像小蚂蚁轻轻碰了一下,一点都不疼。你看阿姨的手,之前也被‘魔法针’检查过,现在是不是好好的?”

       “真、真的不疼吗?” 小宝终于奶声奶气地开口,语气里满是期待。“当然啦!” 我用力点头,“而且如果小宝能勇敢完成任务,阿姨还会给你贴上咱们四川省妇幼专属的‘勇敢小英雄勋章’(贴纸),别的小朋友都没有哦!”

       到了穿刺操作环节,小宝虽然还有点紧张,小手微微攥着,但再也没有哭闹。我一边快速核对信息、准备操作,一边用另一只手挡住他的视线,避免他因看到针头而害怕,同时轻声鼓励:“小宝真棒!小士兵们都在加油呢,马上就好啦!”

       穿刺过程很顺利,小宝只是轻轻皱了下眉头,全程没吭一声。拔针后我立刻用棉签按压止血,同时把印着小超人的“勇敢勋章” 贴在他的衣服上:“看!咱们小宝就是超级勇敢的小英雄,比奥特曼还厉害!” 小宝看着贴纸,瞬间破涕为笑,还举起小胳膊,得意地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 “勋章”。

       在后续的住院日子里,小宝每次看到我都会主动挥手,还会把心爱的玩具塞到我手里“分享”。我也会趁治疗间隙给他讲 “小英雄打败病魔” 的小故事,鼓励他好好吃药、配合雾化治疗。慢慢地,小宝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出院那天,他拉着我的手不肯放,仰着小脸说:“阿姨,我以后也要来四川省妇幼当护士,像你一样帮小朋友打败‘病魔怪兽’!”

       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温暖与成就感。这则案例不仅是儿内二科叙事护理实践的一个缩影,更践行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守护妇儿健康,传递人文关怀” 的服务宗旨。在儿科护理中,我们深知 “治疗” 不仅是修复身体,更是呵护心灵 —— 用孩子的视角对话、用专业的动作安抚、用温情的陪伴化解恐惧,让冰冷的医疗操作变成有温度的守护,这便是我们作为妇幼护理人,始终坚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