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了解产房的“神秘武器”——产钳
2025-01-21 08:51:42产科晋阳病区
电影《小小的我》正在热播上映,电影讲述了脑瘫患者刘春和勇敢冲破身心枷锁,为外婆圆梦舞台,同时追求自己人生坐标的励志故事,每个看了电影的人无不热泪盈眶。影片中,脑瘫少年刘春和的故事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脑瘫认知的大门,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作为产科医生,在看到电影演到妈妈讲述当时具体分娩情况这一幕的时候,心里不禁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当时用了产钳,世间会不会就会少一个“刘春和”?
今天,我们不聊泪水,只聊欢笑与奇迹,特别是产科医生手中的“超级产钳”,它是如何在宝贝降临的那一刻,成为减少脑瘫风险的“守护神”。
脑瘫:一场美丽的误会
首先,让我们聊聊脑瘫,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早期受到某种损伤而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等,其中很多原因可能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能为力,今天我主要是想说其中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尝试做出一点努力的,就是分娩过程中胎儿只差“临门一脚”,但是出现紧急胎儿宫内缺氧或者孕妇乏力,短时间没有办法自行分娩的情况,继续等待可能增加脑瘫风险,这个时候阴道助产就派上用场了,比如产钳助产,能够让胎儿尽快娩出,脱离宫内缺氧的环境。
产钳:从“古老工具”到“现代英雄”
产钳,可能乍一听,会让孕妇“望而生畏”,“闻之丧胆”,但是作为一个长期镇守产房的医生,一定要给产钳“正名”和“去魅”。 产钳其实是一位历史悠久、功勋卓著的“老戏骨”,早在几百年前,咱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开始应用产钳。
产科医生手中的产钳,是如何在这场生命守护战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驾驶”,就像开车一样,产钳的使用也需要技巧和经验,医生们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其次,产钳的使用需要时机,医生在使用前会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在分娩过程中,当宝贝出现 “缺氧”或妈妈体力不支时,胎头到达一定位置,产钳就会适时登场,用它的“温柔力量”帮助宝贝顺利娩出,减少脑瘫的风险。
当然,产钳虽然强大,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宫口没开全,或者胎头位置不够低的时候,必须采用其他的方式。把握产钳指征是极为重要的,产钳操作的风险还是存在的,首先,产钳可能增加生殖道损伤的风险,其次,产钳助产可能对胎儿头部、面部造成压痕,皮肤损伤,但是一般情况下观察几天可恢复,极少部分胎儿可能出现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风险。总的来说,任何的处理都是权衡利弊,如果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脑瘫的风险明显增加,产钳助产是一种不失为一种为了保障母婴安全而采取的有效医疗手段。虽然它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操作下,这些风险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电影《小小的我》中展现出爱可以创造奇迹,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值得我们用最大的善意和理解去拥抱守护。所以,下次当你再听到产钳这个词时,不妨会心一笑,在这场生命守护战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用爱和希望,共同书写着每一个新生命的奇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