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固定——你了解多少?
2023-12-06 15:37:48病理科
一、组织固定的定义是什么?
固定是使手术摘取的病理组织在离体后,采取办法使其细胞内的物质尽可能地接近其在人体上生存时的形态和结构,防止病理组织在细胞死后发生自溶和组织腐败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让病理组织固定?
1. 保持细胞与存活时的形态和结构相似。防止细胞在自身溶酶体酶的作用下溶解破坏,发生自溶;或因细菌繁殖引起组织腐败。
2. 保持细胞内特殊成分与存活状态时相仿。固定能沉淀或凝固组织内的各种成分和病理代谢产物,使其定位在细胞内的原有部位,有利于染色后确切定位。
3. 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抵抗以后的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不发生较大的扭曲或变形,使各级溶液在组织间隙内自由交换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4. 便于区别不同组织成分。组织细胞内的不同物质经固定后产生不同的折光率,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而着色清晰,便于辨认,经染色后容易区别。
5. 有利于切片。固定液兼有硬化作用,能使柔软组织(如脑)的质地变硬也能使胶质物体固化,使细胞正常的半液体状(溶胶)变为不能逆转的固体状(凝胶), 使组织硬化,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操作。
6 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对于此类标本,应进行彻底的固定后(至少5-7天),再行取材,特殊样本特殊对待。
三、固定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 固定必须及时:组织离体后,必须立即固定,越快越好;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一定不要将病灶置于空气中风干。
2. 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根据制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适用大多数样本。
3. 固定液的量:组织固定容器要选择大一些的,固定液的量必须大于组织体积的5—10倍以上。
4. 固定液的浓度:浓度配比必须准确。固定液浓度过高,组织容易发硬,细胞收缩明显。固定液浓度过低,会导致组织水肿,还容易引起组织变质。
5. 固定的时间:一般样本固定时间在24—48小时,最多不超过72小时,穿刺及活检小样本固定时间6小时即可,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固定时间还需延长。不能及时送检的空腔标本或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剖开,空腔标本沿肿物的对侧剖开,实质器官书页状剖开进行固定。
6. 固定的温度:固定的最适温度为25-37℃。温度过低,固定液不能完全渗透组织,组织会发生自溶变性;温度过高,会加快组织的过度收缩,破坏细胞内的抗原和核酸。
四、术中冰冻标本需要固定吗?
术中冰冻的标本不需要固定,放置标本袋中新鲜送检。
病理组织固定是病理制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对石蜡切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组织固定不佳,会造成组织腐烂、抗原丢失,也将导致诊断困难或无法诊断,甚至严重影响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规范、合理的标本固定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