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问题话猴痘

2023-07-11 13:54:19急诊科

近日,随着广东、北京、江苏等地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猴痘这个疾病又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健康提示和防护知识也相应地增多,今天,我就结合公众常见的疑问来说说这个猴痘吧!

一问:猴痘是猴子传染给我们人类的吗?那动物园还能去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被猴痘病毒感染的猴子确实是猴痘病毒的传染源,但不是唯一的传染源。猴痘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松鼠、土拨鼠等),我们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感染源。所以,动物园是可以去的,但是要注意安全地参观动物,特别注意不能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哟!

二问:被猴痘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能一眼辨别出来吗?

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被猴痘病毒感染到发病潜伏期可达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的有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中度热),可以伴有头痛、背痛、肌肉痛、想睡觉、没有力气、皮疹等,大部分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常常误导我们自己是得了感冒或没有休息好而错过早期确诊和避免传染他人的机会。因此,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乏力、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

三问:被猴痘病毒感染了危险吗?死亡率高吗?

还好哈,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其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感染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有关,大部分人被感染后都能自行好转,死亡率约为1%-10%,只有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基础疾病多的人群,发生严重病例的可能性增加,要注意及时就医,在医护人员的观察陪护下平安渡过疾病期。

四问: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可以保护我不受猴痘感染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猴痘病毒是经过我们的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我们人体的。已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它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和其他体液带有病毒,与被感染动物接触或被它咬伤、抓伤,增加了病毒进入我们体内发生感染的风险。而人与人之间主要是与被感染患者密切接触、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所以,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对预防猴痘感染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大家可以坚持以上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率。

五问:猴痘感染后有特效药吗?

很遗憾,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降温、加强休息和营养支持等;对继发细菌感染的会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对角膜病变、支气管肺炎、脑炎、脓毒症等并发症要加强治疗和监护,减少后遗症,促进康复。

六问:有猴痘疫苗吗?

国内尚无针对猴痘的疫苗,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对我们减少感染或感染后减轻症状的严重性有一定的作用。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是普遍易感的。

七问:猴痘患者长的皮疹会留疤吗?

猴痘患者的皮疹发病后1-3天就会出现,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和其他部位,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皮疹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脱落需要2-4周,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由于皮疹期间伴有痒感和刺痛,所以特别要注意不要抓挠,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皮肤细菌感染,减少结痂后瘢痕的产生和瘢痕的持续时间。建议皮疹期间及时得到皮肤科专业医生的帮助(隔离期间网上就诊各医院皮肤科),以促进红斑、色素和瘢痕的消退。

八问:猴痘病人社区会纳入管理,进行通报和隔离吗?

和猴痘病人有接触史和暴露史,就算没有出现症状都鼓励主动联系市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加强自我健康观察;如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有疫区旅行史和接触史、暴露史,以便明确诊断,由接诊医院及时上报区疾控。确诊或疑似病人都要配合医院的安排,进行隔离治疗和观察,避免传染他人。

九问:必须接触猴痘病人,我应该怎样避免被感染?

必须接触猴痘病人,要避免与其发生身体的密切接触,如亲吻、性行为等;避免与其共用生活用品,分室而居;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隔离衣等,特别要注意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十问:孕妇被感染了会传染给胎儿吗?还能继续妊娠吗?

猴痘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但没有证据证明猴痘病毒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和疾病发生率增加,因此孕妇被猴痘病毒感染后不一定要终止妊娠,但整个孕期和围生期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否接种疫苗、是否采取剖腹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