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月龄的婴幼儿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期第三阶段,母乳已不能满足其对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科学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辅助食物,因此这一阶段的婴幼儿又被称为辅食期婴幼儿。辅食期婴幼儿科学良好的喂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既往研究揭示我国辅食期婴幼儿喂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辅食期婴幼儿喂养的最低膳食频次、最低膳食多样性、最低可接受膳食等指标均严重不达标。
为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辅食期婴幼儿喂养行为现状,挖掘农村辅食期婴幼儿喂养行为的影响机制,提高农村婴幼儿养育人的营养喂养能力,推进落实《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 年)》,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牵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联合申报的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辅食期婴幼儿喂养行为研究获得面上项目立项。项目共纳入6个项目县(市、区),包括乐山市市中区、德阳市广汉市、广安市武胜县、自贡市贡井区、雅安市荥经县、达州市宣汉县。
线上项目启动会截屏
为积极推进项目开展,6月30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主动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周欢教授团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管理部部长赵梓伶、儿童群体保健科负责人、6个项目县所在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项目县(市、区)妇幼保健院院领导及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等20余人参加启动会。赵梓伶部长主持启动会并介绍项目背景,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周欢教授详细讲解项目具体内容,对下一步现场调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项目团队与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就项目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困难进行了交流、讨论。
启动会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分会场
此次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为农村辅食期婴幼儿喂养行为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后续,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将切实落实好项目职能职责,积极、主动参与项目,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力争项目产出有新的突破,为改善农村辅食期婴幼儿喂养行为、有效实施群体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婴幼儿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