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文化详细

叙事护理——未被记录的治愈

2025-07-29 15:16:43儿童消化科

   凌晨3:17,儿科病房的灯光依然明亮,新入一名由于胃肠炎而入院的4岁男孩,病历上写着“呕吐、腹泻1天,加重伴中度脱水1小时”,标准症状,但我知道,这些冰冷文字的背后,藏着一个家庭的焦虑与无助。

   小宇被安排在靠窗的病房,他的胃肠炎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医生开了止吐药、补液,嘱咐暂禁食4小时,夜间巡房,我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他蜷缩在床上,他的妈妈趴在床边,听到脚步声立刻惊醒,眼里布满血丝,“液体输完了吗?”她声音沙哑地问道。

   我摇了摇头,轻声道:“还有液体,你别着急,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我们会随时来巡视的。”她的视线立刻回到儿子身上:“不用了,他刚又吐了一次,我怕......”话音未落,小宇突然睁开眼睛,干裂的嘴唇颤抖着:“妈妈,我又想吐了。”我迅速扶起他的上半身,她妈妈手忙脚乱地去拿袋子,但这次只是干呕,孩子瘦小的身体在我的臂弯里痉挛着,发出痛苦的呜咽。恶心过后,小宇虚弱的靠在我怀里,我感觉他的肋骨在我掌心下凸起,像一排脆弱的琴键,他的指甲缝还有泥土的痕迹。她妈妈用湿巾擦拭儿子脸的时候,突然开口道:“都怪我,不该让他吃冰淇淋......”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个闸门,接下来他妈妈断断续续地讲述着:小宇爸爸常年出差,她独自照顾孩子,小宇挑食,胃肠一直不好,这次发病前,因为考试成绩好,她破例允许孩子吃了两个冰淇淋,可医生都说这只是普通的胃肠炎,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的。她的声音哽咽起来。

   我轻轻握着她的手,感受到掌心传来的颤抖,:“小宇妈妈,你知道吗?胃肠炎就像只春天来筑巢的燕子,它来了,但它终究会飞走的,你现在的自责和焦虑,反而会让小宇更紧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她妈妈仍是忧心忡忡:“他除了吐,还一直都在拉肚子,精神也不好,要怎么办嘛?”我耐心解释:“拉肚子是我们的身体在清理战场,它要把病毒赶出去,这些输进去的液体也是一起来帮忙的。”为了让小宇妈妈放心,我教他要观察小朋友的小便,有没有至少6个小时排一次,颜色是否清亮,还让她观察小朋友的精神,是不是能蹦、能玩儿。

  天亮前,我为小宇换了最后一袋补液,他的呼吸变得平稳,已经没有再呕吐过,他妈妈也在我的劝说下小憩了一会儿。

  走出病房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我知道,小宇今天会好起来的,但真正的治愈也许始于那位母亲卸下心房的瞬间。

  护理记录上只会写下客观的话语“患者神志清楚,面唇无绀,未再呕吐,仍有腹泻,皮肤弹性好”。但护理的真谛往往藏在那些未被记录的语言和触摸中,在儿科病房,我们治疗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个患病的器官,而是一个个被疾病惊扰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