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文化详细

和孤独症孩子一起成长——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策略

2024-08-29 09:51:13儿童保健科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与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轻症患者逐年增加,家庭干预是帮助他们融入家庭、社会的行之有效、成本较低的有效方式。家庭干预是在医生、教师、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家长介入的干预模式,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日常互动的积极干预,改善ASD儿童的核心社交障碍以及语言、情绪、认知、行为等问题。

怎么进行家庭干预呢?

1.角色定位:父母是家庭干预实施的主体。

2.家庭训练环境安排:选定训练场地,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物,创造整洁的家庭训练环境,随着患儿能力逐渐提升选择多场地、更丰富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安排。可以是单独的房间,也可以用物品间隔组成单独的空间。

3.家庭训练活动的选择:根据评估结果,充分结合儿童兴趣来建立训练目标,尽可能在每项活动中提供2~3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如:将儿童喜欢的零食装在小盒子(透明的、儿童不能自行打开的)里,当儿童想吃零食时,鼓励或示范如何提出需求表达(眼神、伸手、手指物、口语表达等),当儿童正确模仿时,马上给予正确的回应。

4.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父母主动创造与儿童交流的机会,通过微笑和眼神交流、交谈和唱歌、动作、模仿等方式与患儿互动,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5.社交能力的训练:家长在家庭中运用语言、手势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同儿童进行交流。有意识把握、创造与儿童交流的机会,如:儿童打不开玩具盖子时,家长不要立刻给予帮助,应等待儿童主动进行需求表达后再给予帮助,家长边打开盖子边说“打开”。当儿童不能主动进行需求表达时,家长应及时示范。

6.适应性技能的发展与训练:儿童认知、语言、运动、交往、感知觉、情绪、情感等能力需要综合运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进行训练,必要时辅助儿童完成训练。

7.预防和处理问题行为:ASD患儿由于社交沟通能力不足、存在重复刻板行为模式、感知觉异常等原因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如发脾气、打人、自残、等行为。家长可以选定现阶段对患儿学习及家庭生活影响大的 1~3 种问题行为作为目标行为,必要时寻找专业人员的指导,以保证行为矫治的高效性。

实际上,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策略一直在不断研究进步中,家庭干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作为父母要如何克服呢?

1.由家长在安排中常常忽略阶段性的调整。所以,家庭成员要保持与专业人员保持联动等方式实现家庭干预持续、有效。

2.打破家庭干预训练中“单打独斗”的局面。综合家庭人力、经济能力、训练资源获取等情况设定个体化干预方案,统一家庭成员的意见,鼓励全员参与,优化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单位的干预。

3.及时寻求帮助。在家庭干预训练中,主要训练者常常会面临身体、精神方面的压力。通过向其他家庭成员、医院、学校、社区等不同群体寻求帮助,梳理干预训练中个人运用的难点,调整训练者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专业的干预策略,投入到日常干预训练中。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干预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相信随着干预技术的发展、家庭干预技能提升,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能更好地提升自我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国低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干预专家共识[J]. 中 华 儿 科 杂 志 , 2022, 60(5): 395-400. DOI: 10.3760/cma. j. cn112140-20220112-00045.

[2]陈碧媛,邹小兵,柯晓燕,梁凤晶,肖湘,游聪,陈凯云,邓红珠.2~9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WHO-CST干预中国实施方案[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8):913-919.DOI:10.11852/zgetbjzz2023-0033.

[3]徐秀.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家庭干预的管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5-8.DOI:10.11852/zgetbjzz2020-2106.

[4]葛冬梅,代英.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干预模式及效果的现状回顾[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2):167-171.DOI:10.11852/zgetbjzz2019-0458.

[5]加强中国低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干预[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37(11):8.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