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文化详细

甲状腺细针穿刺报告,你读懂了吗?

2024-11-21 14:51:46病理科

当我们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且外科医生还建议继续做甲状腺穿刺活检,而面对穿刺后的病理报告又是看得一头雾水,这时的你是不是有点忐忑、又有点焦虑呢?不用担心,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甲状腺穿刺及结果的解读。

一、什么是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甲状腺穿刺是在B超引导下,用一根很细的针(不超过1mm)通过皮肤扎到结节里,抽吸取出部分细胞,通过病理检查来诊断结节的良恶性。

二、为什么需要进行甲状腺穿刺病理检查呢?

甲状腺病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单纯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通过甲状腺穿刺病理检查可以对疾病进行精准定位和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准确制定治疗方案。

三、穿刺报告又该怎么解读呢?

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病理分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通常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等特征来划分。穿刺病理,目前有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4个不同国家的诊断系统。我国主要采用美国Bethesda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报告系统(TBSRTC),将甲状腺结节分为六类。

(1)首先我们来看看Bethesda系统诊断的具体分类:

Ⅰ.无法诊断或标本不满意

·仅有囊液

·标本几乎无细胞标本

·其它(血液遮盖,凝固假象,干燥假象等)

Ⅱ.良性

·符合良性滤泡性结节(包括腺瘤样结节、胶质性结节等)

·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符合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

·符合肉芽肿性(亚急性)甲状腺炎

·其它

Ⅲ.意义不明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

IV.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如为嗜酸细胞型,需注明

Ⅴ.可疑恶性肿瘤

·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

·可疑甲状腺髓样癌

·可疑转移癌

·可疑淋巴瘤

·其它

Ⅵ.恶性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低分化癌

·甲状腺髓样癌

·未分化(间变性)癌

·鳞状细胞癌

·混合性癌(注明成分)

·转移性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其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更懵?我这个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需不需要手术?别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2)不同分类结节的风险度和临床建议:

BethesdaⅠ类:非诊断性,代表不能诊断或标本不满意:指显微镜下仅见囊液或标本上仅见少许良性上皮细胞(全片细胞<6团,且每团细胞<10个),恶性风险度为5%-10%,临床建议为:3个月后超声引导下再次FNA(细针穿刺),一般能得到准确诊断。

BethesdaⅡ类:一般代表良性,符合良性滤泡结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恶性风险为0-3%,临床建议为:超声随诊,不需手术干预;对于>4cm结节,引起压迫症状或影响美观时,可考虑手术或消融等治疗。

BethesdaⅢ类: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者意义不明确的滤泡上皮病变,恶性风险度为10%-30%,主要是指细胞中没有足够证据诊断恶性,但又无法归于良性范畴,对于此类结节,临床不能过度治疗,临床建议为:再次FNA或分子标记物检测。仍不能确定时可选择定期复查或甲状腺腺叶切除。

BethesdaⅣ类: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恶性风险度为25%-40%,这是一组较为特殊的肿瘤,即组织学中的滤泡性腺瘤(或滤泡性癌)或嗜酸细胞肿瘤。如果是嗜酸细胞肿瘤则需要注明,对于Ⅳ类的诊断,其良恶判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显微镜下看包膜及血管侵犯情况,由于滤泡性肿瘤有一部分病例在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滤泡性癌,因此对于此类临床建议为:首选甲状腺诊断性腺叶切除,若患者对手术有顾虑,则建议行分子检测,若发现异常突变,再行手术切除治疗。

BethesdaⅤ类:可疑恶性肿瘤,包括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可疑甲状腺髓样癌、可疑转移性癌、可疑淋巴瘤等,恶性风险度为50%-75%,当部分细胞学形态提示恶性肿瘤,但又不足以明确诊断时,应归为此类;此类临床建议为:术中冰冻确定诊断后,选择甲状腺全切或腺叶切除及分子检测。

BethesdaⅥ类: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低分化癌、髓样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恶性肿瘤等,恶性程度最高,恶性风险度为97%-99%,临床建议:甲状腺全切或腺叶切除,并进行分子检测判断其侵袭性。

通过上述的简单介绍,相信您对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报告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检测出有确切的结节,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恐慌,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随访计划,做好自己生活睡眠、膳食、运动的调理,保持愉快心情更有助于疾病的治愈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