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钙”那个“钙”,到底哪个好?

2023-09-14 11:48:27药剂科

这个是“钙”,那个也是“钙”,买哪个好些?“颗颗药”、“水水药”、“粉粉药”,是不是随便哪种都一样?你是否面对琳琅满目的补钙药品不知所措,无从选择;一片茫然中就购买了盒内数量虽多含钙量却低的那种,或者架不住药店促销员的猛攻而买下了包装精美却不是“国药准字”的一个保健品。本文将从各种补钙制剂的含钙量、不良反应、剂型、适宜人群等方面为你解答“钙”的疑惑。

人体需要的钙元素是可从膳食中获取的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需要从食物中补充一定量的钙,

各年龄段及特殊阶段的人群对钙的需求量不同。

当膳食中摄入不足经医生诊查须补充钙剂以满足机体需要时,可适量补钙。

一、钙剂的分类介绍如下表:

钙元素百分含量计算公式:钙的相对原子质量×钙的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二、剂型特点

药物只有处于溶解状态(分子或离子)才能经胃肠道吸收。若是固体类制剂(常见片、咀嚼片、胶囊、颗粒)就须经过崩解和或溶解过程才能变成胃肠道能吸收的分子或离子态;溶解是所有固体制剂都需在胃肠经历的一步;片、胶囊须先崩解成细颗粒状后药物分子才能溶出,颗粒、咀嚼片、散剂等已是细小颗粒状则不需崩解步骤即可在胃肠液中溶出吸收;崩解和溶出的程度及速度是影响口服固体药物吸收多少及吸收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1]。溶液剂已是药物的溶解态不需崩解溶解过程。单从速度来说,溶液剂是吸收最快的,口服制剂吸收快慢顺序一般是[1]: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下图是补钙制剂的常见剂型选用:


三、不同人群选用钙剂的建议:

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身体状态时,机体对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2],需根据补钙目标和个体情况选最适合的补钙制剂。身体已经出现了钙缺乏症状,需要对症治疗补充钙元素尽快缓解症状时,应选用钙含量高的无机酸钙剂如碳酸钙,并合用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D。为保障青春发育期增长的钙元素需要,在青春期前可补充钙剂储备钙元素,可选用钙含量较低的有机酸钙如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还有围绝经期妇女、老年骨质疏松者等人群需根据个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合理选用钙剂。

1岁以内:

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胃液酸度未达到成人水平[3]

宜选用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酸钙  

剂型选溶液或颗粒剂  

不建议选用泡腾颗粒剂,因为此剂型的辅料一般含有碳酸氢钠或碳酸 钠                                            [4],由此引入的含钠量不好计算,建议避免使用含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的泡腾剂

1-3岁:

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均可选用

剂型可选溶液或颗粒及泡腾颗粒

若需碳酸钙的话,300mg规格的即可

4-6岁:

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均可选用

剂型避免选片剂和胶囊剂,这两个不易吞咽;其他剂型均可

若需碳酸钙的话,300mg以内规格的即可

7-10岁:

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均可选用

需补较大剂量时选含钙量更高的无机酸钙,碳酸钙可用600mg规格的

所有剂型都可用

11-17岁:

青少年骨骼突增发育期,对钙元素的需求量较大[2],建议用含钙量大的无机酸钙

所有剂型都可用

妊娠、哺乳期妇女:

妊娠和哺乳会引起骨密度下降[6],钙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建议用含钙量大的无机酸钙

所有剂型都可用

围绝经期、老年期:

钙摄入不足是这个时期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之一,需注意钙元素的补充[6]。建议有胃酸分泌减少的老年人选用有机酸钙如枸橼酸钙、醋酸钙,含钙量为百分之二十多,与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联合服用。老年人胃酸分泌少的比例高,而无机酸钙在胃液中的溶解受胃液量的影响,胃酸分泌少,其溶出少[7]。其次,剂型选择方面,若是需要对钠限制摄入者,避免选用泡腾剂[4];另外需限制糖摄入者,要查看辅料中是否含糖。

最后说一说,钙吃了是不是必须吃维生素D?是的,需要的;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利用、排泄都有调节作用;但还需注意

监测血中25-(OH)D3水平,超过32ng/ml以后钙吸收不再增加,长期大剂量用维生素D,会引起尿钙增加和肾结石[8]。老年期肾功能减退,可致维生素D在肾脏中羟化不足,不能将维生素D足量转化为发挥促钙吸收作用的活性形式[7][8],故老年人选用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才能有效协助钙的吸收。


参考文献:

[1]吴正红,周建平.工业药剂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143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75-176

[3]陈淑珍,江米足.不同年龄小儿空腹胃PH值变化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21(9):691-692

[4]董邵琪 ,焦守峰.碳酸氢钠型泡腾片中钠离子含量的测定[J].广州化工,2017,45(10):108-109

[5]牟莎莎,崔英,张凌云.妊娠和哺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10): 101-103

[6]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2018)[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61-2579

[7]张 伟 ,郑松柏 ,于晓峰等.老年人胃酸和胃蛋白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717-2719

[8]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