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中“珊瑚”——婴幼儿反复喘息缺氧的罪魁祸首
2018-07-18 16:36:00
初夏的6月,1名刚满周岁的患儿因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医护团队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器官功能保护等救治措施。
该患儿咳喘半个月,在外院反复进行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却进行性加重,用“肺部感染”解释不通。在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的同时,大家继续寻找孩子的病因。结合胸部CT,马涛副主任医师组织全科医护进行了病例讨论,初步锁定气道异物,但异物是吸入性异物还是内生性异物,依然无法定论。由于病程长达半个月,家长无法明确是否有异物吸入史。所有的不确定性再次落在医生面前。唯一办法就是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来明确诊断。支气管镜取异物有其独到之处,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可以查到硬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深部支气管(3-5级)中的异物。
通过PICU医护团队充分评估及准备,入院后第二天,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进行了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当纤维支气管镜顺利进入孩子气道,操作者胡语航主治医师发现患儿右肺叶开口处气道被白色粘稠物堵塞,整个右肺上叶完全处于闭合状态,气体根本无法进入肺泡。如何完整的去除“病因”这仍然是考验医生棘手的“活儿”,只见胡语航医生熟练的将生理盐水灌入患儿气道,再充分抽吸灌洗,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小心翼翼重复了一次又一次。此时,整个医护团队密切监护着患儿临床表现、监护仪和呼吸机上的各项指标。病房格外安静,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纤维支气管镜的显示屏,15分钟过去了,白色粘稠物开始有松动;20分钟过去了,一条长约125px直径约37.5px形似珊瑚的支气管树状物被完整的吸取出来,右肺上叶气道的堵塞完全清除。原来患儿反复喘息缺氧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看似美丽的肺中“珊瑚”。
肺中“珊瑚”-支气管树状塑形物
患儿的病因明确为塑型性支气管炎,这是我院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以来,首次确诊的塑型性支气管炎。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是儿科危重症之一,主要是由患儿内生性异物局部或广泛性堵塞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常以“起病隐匿、进展快”为特点,若没有及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死亡率极高。
患儿术前和术后胸部CT
目前该患儿各项生命指征稳定,术后第1天呼吸机氧浓度顺利下调;术后的第2天患儿肺部氧合指数达到正常;术后第3天,复查胸片右肺中叶支气管显示右肺中叶不张较前明显好转,肺复张良好,肺部感染较前好转,成功撤掉呼吸机。PICU团队成功挽救了孩子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