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某些常见病症,肥胖竟然是“帮凶” !——开启“体重管理年”,为孩子的健康“塑形”
2025-03-24 15:05:05小儿外科
在2025这个被定义为“体重管理年”的特殊时光里,作为家长,您是否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曲线?尤其是孩子的体重变化,它不仅仅关乎外表,更与孩子的健康福祉紧密相连。
一、小胖墩的隐忧:不只是外形
您瞧,那些圆滚滚的小可爱,虽然看着憨态可掬,但多余的体重正悄然给他们幼小的身体施压。当孩子的体重悄然攀升,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正常范围,一系列健康隐患便如同鬼魅般悄然浮现。
从骨骼发育层面看,肥胖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锁。孩子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塑形阶段,过重的身体使得脊柱、下肢不堪重负。脊柱侧弯在小胖墩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原本挺拔的脊梁逐渐弯曲变形,影响体态美观还是小事,严重时会压迫神经,造成肢体麻木、疼痛;下肢骨骼为了支撑体重,受力不均,容易引发“X 型腿”“O 型腿”,孩子走路姿势怪异,运动时关节疼痛加剧,长此以往,关节磨损提前到来,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早早埋下祸根。
再聚焦到小儿外科常见病症,肥胖无疑是“帮凶”。小儿疝气发病率显著上升,腹部过多脂肪堆积使腹腔压力增大,薄弱处的腹壁更容易形成疝气缺口,孩子一旦患上,哭闹、腹痛不止,手术治疗也让家长揪心。小儿胆结石近年来也呈现低龄化趋势,肥胖孩子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偏高,胆汁黏稠度增加,胆结石形成风险骤升,一旦发病,腹痛难忍,严重时需手术干预。此外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堆积,可能导致睾丸下降不全;局部卫生状况不佳,更容易发生包皮龟头炎,增加包茎风险;骨骼承受压力更大,更容易发生骨折,且骨折愈合时间更长。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 体重指数(BMI): BMI = 体重(kg)/ 身高(m)²。家长可以参照儿童BMI标准进行判断。
· 腰围: 腰围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90百分位,提示可能存在中心性肥胖。
面对儿童肥胖,预防胜于治疗,科学管理是关键:
1. 吃出健康,从“齿”开始:
·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活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避免过量进食。
· 选择健康食物: 多选择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杂粮、优质蛋白质等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和含糖饮料。
2. 动出活力,快乐成长:
· 每天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活力,享受快乐!
· 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避免久坐不动。
3. 行为干预,持之以恒:
·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健康生活的榜样。
·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已经超重或肥胖,建议及时到医院小儿外科、内分泌科或营养科等科室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