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体重宝宝出院后喂养管理

2024-11-14 10:28:26新生儿科天府病区

      又到了每年的早产儿日(11月17日)啦!世界早产儿日,旨在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注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减少早产所导致的婴儿健康问题及死亡问题。随着围产医学及重症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胎龄小、体重轻的早产宝宝得以存活。这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如何观察护理是宝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喂养问题聊一聊早产宝宝出院后如何喂养。

  当然首选是母乳喂养,早产宝宝住院期间大多采用奶瓶喂养,出院后根据宝宝吸吮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母亲乳头亲喂。早产儿出院时如身体状况仍较虚弱,直接吸乳头吸吮比较费力,可将母乳吸出后奶瓶喂养,尽量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可适当进行短时间乳头亲喂,并逐渐过渡到全部亲喂。如宝宝存在吃奶稍费力、吃奶中断、吸吮与吞咽不协调等情况,可通过少量多餐、分次喂养等方式改善。如全部奶量亲喂的早产宝宝,因具体喂养量不详,家属需观察每日尿量是否充足(每天小便大约有6-8次),定期监测体重增长(1周至少称量1-2次体重)情况,以避免喂养不足。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建议添加母乳强化剂,可给予半量强化和(或)逐渐全强化。<>

  只有母亲无法提供母乳或当母乳喂养量不足时,才考虑选择配方奶粉。出生体重≥2 000 g,无早期严重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新生儿出院后营养不良风险低,使用普通婴儿配方奶即可;出生体重<2 000 g,存在早期严重并发症( 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畸形、贫血、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等) ,生后早期喂养困难或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缓慢等出院后营养不良风险高,建议使用早产儿过渡配方粉喂养。母乳强化剂和强化配方奶含有更高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营养素,有利于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减少营养素缺乏风险,增加骨骼矿化。根据生长曲线进行调整,体重( 身长、头围) 达到同性别同胎龄体重第25百分位、小于胎龄儿达到第10百分位后逐渐减停母乳强化剂或逐渐由强化配方奶转换为普通配方奶。

  早产儿出院后发生喂养不耐受可能低,但有发生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可能。乳糖不耐受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多稀,且酸臭明显,需额外添加乳糖酶或喂养不含乳糖奶方;牛奶蛋白过敏多表现为单纯血便和(或)湿疹,母乳喂养者建议母亲回避鸡蛋、牛奶、海鲜等饮食,反复出现者建议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严重者甚至氨基酸奶粉喂养。以上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喂养,其使用及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引入半固体食物(如米粉、肉泥等)的月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入时间相对延迟。

生长曲线如下: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 (1): 6-12.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1.003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47(07) : 504-50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中华儿科杂志,2024,62(01) : 12-21.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31007-0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