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会呼吸的痛",让每一口呼吸都自由——世界哮喘日
2025-04-24 12:06:05成人重症医学科/内科
"深吸一口气”——此刻,全球有3亿人正因哮喘无法顺畅完成这个动作。2025年5月6日即将迎来第27个“世界哮喘日”(WorldAsthma Day)。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普及吸入治疗,惠及全民健康”,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已达4.2%,相当于每25人中就有1位哮喘患者。这个被称作"会呼吸的痛"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数千万中国人的生活。
一、哮喘是什么?为何总“突如其来”?
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当遇到诱发因素时,支气管会突然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典型的症状包括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诱发因素多样:
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冷空气、烟雾等;
感染:感冒、流感;
运动:剧烈运动可能诱发“运动性哮喘”;
情绪波动:紧张、大笑也可能成为导火索。
科学数据:
据《中国哮喘防治指南》,规范化治疗可使80%以上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但我国哮喘控制率不足40%,认知误区是重要原因!
二、救命药“失灵”?可能是你用错了!
吸入给药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手段”,药物直达气道、起效快且副作用小。但错误操作会让药效大打折扣!
情景剧场|小沙(沙丁胺醇)的历险记
1. 张大爷的失误:
急性发作时手抖未摇匀药物,吸入时未深慢吸气,导致药物沉积在口腔,未能抵达气道。
✅正确操作:摇匀→深呼气→包紧咬嘴→深吸气同时按压→屏气10秒!
2. 初中女孩的补救:
忘记屏气导致药物被呼出,但及时补吸并屏住呼吸,最终药效达标。
❗关键点:吸药后屏气10秒,让药物牢牢“粘”在气道!
三、紧急处理口诀:
"一吸(急救药)、二坐(前倾坐位)、三呼(缓慢呼吸)、四就医(30分钟未缓解立即送医)"
四、避开这些误区,哮喘控制事半功倍!
误区1:“没症状就停药”→ 擅自停药易致炎症反复,需遵医嘱调整。
误区2:“激素吸入会成瘾”→ 吸入激素是局部作用,安全性高,远胜于发作时抢救!
误区3:“孩子长大哮喘自愈”→ 儿童哮喘不干预,可能影响肺发育,甚至迁延至成年。
误区6:"不能运动"→ 游泳、太极是最佳选择可改善肺功能
误区4:“吸药后漱口多余”→ 必须深部漱口防口腔真菌感染
误区5:"宠物剃毛就安全"→ 过敏原主要在唾液和皮屑
五、互动问答|测测你的哮喘知识
1. 哮喘发作时,首选急救药物是?(答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2. 吸药后需要屏气多久?(答案:10秒)
3. 日常预防哮喘,以下哪项错误?
A.定期清洗床单 B.养宠物猫狗 C.使用空气净化器
(答案:B)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答案或疑问,专家团队将为您解答!
六、日常管理TIPS|让呼吸更自由
记录哮喘日记:记录症状、用药和诱因,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定期清洁环境:除螨、通风,避免使用地毯;
随身携带急救药: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并掌握正确用法;
适度运动:游泳、散步、太极等增强心肺功能,但避免冷空气刺激。
结语:
哮喘不可怕,无知才是大敌!科学管理+规范用药+主动学习=呼吸自由。在这个世界哮喘日,我们想说:哮喘虽不能根治,但完全可控。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80%以上患者者症状,85%孕妈能平安分娩,90%孩子能正常上学,享受自由呼吸的权利。点击“阅读原文”预约咨询,或留言获取更多科普资料!
转发给需要的人,一起为哮喘患者赋能!�
本文内容参考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2023》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