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预防母婴传播, 孕育希望未来

2022-11-29 11:43:37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办公室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强调人人参与,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最主要的途径。在未干预的情况下,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高达25%-45%;梅毒感染孕产妇如未经治疗,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为36%-81%; 乙肝未经干预,母婴传播风险为40%-90%。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通过科学规范干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以下,先天梅毒报告发生率降至 15/10万以下,乙肝母婴传播率可降至1%以下水平。早检测、早干预,感染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妈妈也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

预防母婴传播项目介绍:

2004年,我省成为全国率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省份之一,2010年整合梅毒和乙肝,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工作。2018年,我省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机构牵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基层乡村网底为依托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体系,协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目前,我省实现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全覆盖筛查,筛查率超过99.9%,检测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及时纳入治疗管理,母婴传播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预防母婴传播核心知识介绍:

1.女性怀孕前进行孕前检查,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2.怀孕前已确诊感染的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备孕;

3.孕妇怀孕后及时至医疗机构就诊,并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

4.倡导孕妇配偶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5.孕期确诊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孕妇,规范接受治疗和相关检测,定期接受医生随访;

6.孕期确诊乙肝感染的孕妇,经医生评估接受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和肝功能监测;

7.临产才寻求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立即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8.临产艾滋病、梅毒筛查阳性的孕妇,立即接受治疗;

9.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定期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

10.艾滋病感染产妇分娩的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并经医生评估选择科学的喂养方式,提倡人工喂养;

11.艾滋病感染产妇分娩的婴儿应在48小时内、42天、3月龄、12月龄、18月龄接受艾滋病感染相关检测,以明确感染状态;

12.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并定期进行梅毒相关检测,以尽早诊断或排除梅毒感染;

13.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后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在乙肝疫苗最后剂次接种1-2月后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评估;

14.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定期进行儿童保健。

预防母婴传播,以下内容政府买单

1.孕产妇初次产检时,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

2.确诊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等相关检测,提供住院分娩补助;

3.确诊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梅毒治疗、梅毒相关检测;

4.为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提供奶粉补助,提供免费艾滋病检测;

5.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供免费预防性治疗和梅毒检测;

6.为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供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血清学评价。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政策和知识,可详细咨询居住地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