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原来娃儿啷个匪是有原因的嗦!
2024-01-02 09:55:09儿童保健科
一想到上幼儿园后的娃儿,妈、老汉表情都丰富了,
一边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一边想咋个养愣个“熊娃儿”嘛?
那个情绪跟过山车差不多,前一秒钟还好好的,后一秒莫名其妙给你哭得稀里哗啦。
从来不用剪指甲,全部被她啃光了,大拇指都吃出老茧来了;
屁股上就像长了钉子一样,坐在那儿一刻都停不下来,就没看到他安静过
明明周末又蹦又跳的,一到要上学了不是肚子痛就是脚疼...
咋个5岁多了天天晚上还在“画地图”哦?
说起我都不好意思,睡觉前躲在被子头悄咪咪地摩擦自己的会阴部,还多兴奋的,满脸潮红,是不是早熟哦?
......
好像这些是问题又不是问题,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像也没用,不批评看不下去,批评又怕影响娃儿心理健康,简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娃儿是啷个了嘛?咋个办哦?是不是不管他大点儿了,懂事点儿了,就好了嘛?
说得这些,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3-6岁学龄前儿童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随着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大,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得到锻炼,逐渐具备了基本的独立能力,渐渐学会了根据别人的观点和情感反应来提高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同时也是他们开始形成鲜明个性特征的时期,常常因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情绪的不稳定,而出现各种的情绪及行为的问题。当学龄前期儿童的行为及情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正面的引导及干预时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效能、知识技能的社会获取,甚至可成为后期发展为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根源。
为什么每个娃儿的表现都不一样呢?人家有些娃娃乖得不得了,像天使宝宝一样,说什么都听,哎呀,就我家这个上个幼儿园天天被老师告状,不是说上课到处乱跑,就是一把弄哭这个娃娃,一会惹那个娃娃,你说烦不烦嘛?
首先每个娃娃都有自己的行为特点,太淘气不一定有问题,太乖也不一定就是正常的。因为妈、老汉给的基因不一样,孩子先天的“气质特征”(指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不同,生活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吃、住、行、习惯等)都会影响到儿童行为与情绪的发展及表现。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缺乏运动、屏幕时间过长、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因素也会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就如B族维生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主要来源于我们蔬菜、豆、薯、坚果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获取,但也容易被忽略的微量营养素,在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中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个基因和娃儿先天性格我又没得办法改变,啷个弄呢?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特征,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心理发展特征,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倾听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尊重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保持儿童良好的生活节律、每天适当的运动、减少电子屏的接触、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发展的基础。
当然如果儿童出现明显的行为及情绪的异常,如难以控制的吃手、咬指甲、害怕、退缩、易怒、焦虑、擦腿综合征、没有办法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融入到集体的环境、学习及生活能力下降等表现时,就需要专业团队的干预,您则需要带儿童至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儿童保健科亚专业)就诊。
这里我们播放一则好消息:
由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承载的四川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研究基金课题《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表现与B族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SCNC-MCNR2023-02)将于2024年跨出新年第一步。该课题主要为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及情绪表现与体内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只要您自愿参加本项课题,将获得免费的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并减免部分维生素水平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D等)检测,同时我们将对所有结果的将进行全面免费解读及干预指导,具体可咨询儿童保健科(028-65978602)。
写在最后:我们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我们的孩子也是多姿多彩的,儿童健康是在其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的社会能力发展,因此,接纳孩子的不同,构建安全、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更好的养育出情绪稳定、社会能力优异的出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