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糖衣“炮弹”——糖妈糖宝日常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好这几个细节
2023-06-27 09:54:45临床药学科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着使用胰岛素,如果在使用和保存中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今天省妇幼临床药师就来和糖友们聊一聊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日常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使用
1.注射部位选择:可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臀部外上侧、大腿外侧。不同部位吸收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高,其次是上臂、大腿和臀部,但是运动状态下,上臂和大腿吸收快。选择在腹部注射时,应避免以脐部为圆心、半径1cm的圆形区域内注射。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2.注射方法:规范胰岛素注射标准9步骤(胰岛素笔)见下图
3.保存方法: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稳妥地置于笔盒内,25摄氏度的室温可保存4周。未开封的可储存在2~8摄氏度的冰箱内2年(不超过药品原有效期)。避免长时间的震荡及冰冻,因为胰岛素是生物制剂,冰冻后药物变性失效或产生致敏物质。
二、血糖监测
自备血糖仪,采血前用酒精棉片做好消毒,并平复心情,避免恐惧和紧张心情,以免影响监测结果。最好选择左手无名指指尖采血(也可替换为食指和中指),血珠呈绿豆大小为佳。餐后血糖监测时间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监测的频次:常用血糖监测点 7个点,分别是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
血糖控制差、初诊糖尿病患者 每天4-7次
药物治疗期间 每周 3天
病情平稳 每周2-4次(餐前、餐后)
特殊情况需增加监测:怀疑低血糖、身体不适时、夜间低血糖(监测凌晨2-3点)剧烈运动前后等。
注:“√”需测血糖的时间;“o”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
注:特殊人群指的是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很长
三、并发症的识别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出现并发症。常见的血糖控制不佳可出现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时间血糖控制不佳可出现皮肤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需借助体检及相关检测来确诊,所以日常的定期监测非常重要。
1.低血糖
表现:脸色苍白、心慌、手抖、出冷汗,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多发生在注射后3-4h。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表现:胃口差、烦渴、小便少、腹痛、肌肉疼痛、呼吸深快、精神差、总想睡觉、呕吐等,呼气有烂苹果味及口唇樱红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
3.皮肤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皮肤及外阴瘙痒、皮肤真菌感染、胫前色素斑等皮肤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生溃疡、坏疽,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4.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疼痛和感觉异常。疼痛可表现为钝痛、烧灼痛、刀割样痛、刺痛等。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感、寒冷、肿胀感或烧灼感。
5.视网膜病变
表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眼底出血。
四、监测项目
除了日常监测,还需预防及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或半年一次),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超声(颈动脉及下肢血管)、心电图、动态血压、眼底、神经病变等一年一次。如果日常身体出现不适可随时就医检查。
五、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控制的同时,还应控制总热量,能量应平衡。包括膳食营养应均衡,满足患者对营养素的需求;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g以内,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饮酒。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铬、锌、硒、镁、铁、锰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可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适量补充。
六、运动管理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坐姿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 (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 分钟),可以选择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打太极拳等,运动的强度以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宜。
温馨提示:目前市场胰岛素种类规格较多,无论您使用哪种规格胰岛素时,均应严格按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另若您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中有任何问题,可通过互联网医院网上咨询或到医院就诊医师或药师。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05: 15-2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7):717-748.
[5] 高洪伟,武曦蔼,谢玲玎,袁戈恒,袁明霞,张波,郑欣. 中国糖尿病远程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06:323-332+320.
[6] 纪立农,郭晓蕙,黄金,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与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7,02:79-105.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03-613.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6):44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