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因给食欲按下了“ON”键:小胖威利综合征

2025-08-14 16:40:35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在生命的奥秘中,基因如同精密的程序代码,操控着人体的各项机能。然而,当这段代码出现异常,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罕见病症,小胖威利综合(Prader-Willi Syndrome,简称 PWS)便是其中之一。它就像基因给食欲按下了不受控的“ON”键,让患者陷入无尽的饥饿深渊。

小胖威利综合征是父源15号染色体ql1.2~q13区域印记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印记中心位于SNURF-SNRPN基因启动子区域,掌控印记区域内父源印记和母源印记的切换,父源15号ql1.2~q13区域缺失、母源单亲二体、印记中心拷贝数变异或者基因突变等原因会导致出现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进食后也没有饱腹感,而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缺乏进一步促使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临床表现: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明显特征。

婴儿期患儿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松软婴儿),出生时常出现严重肌张力减退、哭声微弱和吸吮无力,导致喂养困难,多数需要鼻饲管辅助喂养;由于进食障碍,常伴随体重增长缓慢和发育迟缓,部分患儿还可出现特殊面容特征,如杏仁眼、窄前额和薄上唇等表现。

儿童期至成年期,患儿通常在2-6岁进入“过食期”(hyperphagia),表现为无法满足的食欲,即使刚进食仍感极度饥饿,可能出现偷吃、囤积食物或捡拾垃圾食品等行为,导致严重肥胖及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多数患者伴有轻度至中度智力障碍,以及固执、易怒和强迫行为如反复询问食物。性腺发育不良常见,表现为青春期延迟或缺失,男性睾丸未降,女性月经稀少或无月经。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身材矮小生即长激素缺乏、小手小脚、脊柱侧弯及因皮肤反复抓挠导致的色素沉着等特征。

临床治疗:多学科协作

面对小胖威利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饮食管理方面,严格控制热量摄入至关重要。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食谱,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供给。对于身高生长缓慢的儿童,生长激素治疗也是重要手段之一,从儿童时期开始规范使用生长激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高、肌肉力量和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针对性腺发育不全,可在合适的年龄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帮助患者正常发育第二性征。对于患者存在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训练不可或缺,通过正向引导和强化训练,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小胖威利综合征是一场与基因缺陷的长期对抗。虽然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完全战胜它,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持续的关怀,患者依然能够拥有更有质量的生活。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揭开更多基因奥秘,为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 张改秀,王蕾,王丽花,等.普拉德-威利综合征五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5):810-811.

2. 贺恋词,孙蓉,刘建华,等.Prader-Willi综合征认知障碍分析[J].四川医学,2024,45(4):44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