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捡到一束光,把它缝在心房
2025-01-14 13:04:20儿童心脏病中心
凌晨的医院,虽褪去了白天的嘈杂,但却依旧忙碌,灯光明灭见证着往来人们的悲欢颓然与坐卧难安。这是我规培轮转到儿童心脏中心的第二个月,在这里,经常会看到围术期的各种先心病患儿:或是严格记录出入量的、或是躺在床上身上连着引流管的,或是置着CVC管道泵着血管活性药物的.......
又一个平常的夜晚,凌晨1点左右,我坐在电脑面前补着“掉队”的护理记录,病房内的小朋友们大多在家长的陪伴中已安然进入梦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术后由picu 转回病房的慧慧,此时正在妈妈的怀里不停哭闹。她是科室老师义诊回来的室间隔缺损的患者,2天前刚做完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此时她脖子上的cvc 导管正与推注泵连接着,里面泵的是收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多巴胺。因为缺乏医学常识,其父母对孩子产生的任何病情变化都会表现出超倍的紧张焦虑,所以这期间护士站的呼叫铃不停的响起,一去到床旁便问道“孩子老是哭,我抱他去走廊哄哄,能不能把这个药取一下等会儿输”,“我忘记记录他吃了多少奶了”,“小朋友不喜欢吃药,能不能不吃”,“他脖子上有一根针,喝水会不会疼啊”等各种疑问层出不穷,我一开始不能理解她们提出这些问题的出处,甚至对这些问题感到生气而又无奈。
当呼叫铃再次响起,我轻轻来到床旁,观察小朋友各项生命体征都是平稳的,但是妈妈却表现地异常焦虑,我能明显感到她说话的声音都在逐渐颤抖。我深吸一口气,从她怀里接过孩子,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告诉她冷静一点,孩子现在情况很稳定,之所以哭闹可能是因为切口的疼痛,亦或是因为饿了,也可能是因为尿了,再排除前2个原因后,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指导妈妈给小孩换尿不湿,妈妈在换尿不湿的过程中一直类似于碎碎念的低声重复道“冷静,冷静,我要冷静”。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面被咯噔一下,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我们对小朋友的病情变化及转归是有相应的预期和判断的,可是作为患者家属的他们对这些知识却是相当匮乏的,同时因为担心疾病的各种未知性影响,所以才会关心则乱,此刻的他们只能将希望寄予于我们医护人员。那一刻我愧疚于自己之前机械的工作方法及无感情的沟通方式,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罗老师一直给我们强调的“用心沟通,用爱护理”及操作告知的意义所在。
转变了工作态度后,现在的我在进行任何治疗前都会仔细地解释操作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也会顺便给家属科普医学小常识,治疗后也会告知家属需要观察注意的事项。使用这种工作方式后,我发现孩子和家属都会很好地配合治疗并且严格遵守我交代的注意事项。几天后小朋友便顺利出院了。出院当天,家属专门到护士站来和我们道别,并对我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果论的今天,我们常恼于怎么做好一篇高点击量和完播率的科普,却常常忽略于面前真正的受众,其实操作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是一个绝佳时机,因为当下的他们是有这个需求的,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应该借助于患者及家属的这个需求驱动,让我们的科普能真正的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