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跨越语言障碍的温情故事

2024-04-23 08:29:36小儿血液专科

当我推着排痰仪进入病房时,我没有想到这会是一场跨越语言障碍的“温情之旅”。

38床,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需要进行排痰治疗。到了病房里面,床边有他的爸爸和奶奶。小男孩的爸爸问“这个治疗是干什么呢”我给他解释道:“这个排痰仪是通过高频率的震动促使小朋友淤积在肺部的痰液松弛,再通过雾化治疗或者输入化痰药帮助小朋友排出痰液,从而改善肺通气的功能。”小男孩的爸爸表示理解后同意排痰,我便开始边做治疗边同他的爸爸闲聊,通过聊天得知小朋友的妈妈是本地人,小朋友在这边读书,而他的爸爸和奶奶是福建人,我心想,怪不得两位家属的交谈我一句也听不懂,原来他们讲的是闽南话。做治疗的中途小男孩的爸爸接了一个电话便出去了,后面我治疗做完后需要家属签字,我便把目光投向了小朋友的奶奶,我:“阿姨,这里需要您签个字。”那个阿姨朝我摆摆手,说了一句什么,小弟弟在旁边帮我翻译:“我奶奶说她不会写字”然后我和小弟弟四目相对,我说“那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小弟弟沉默了两秒说“我只会写我名字的前面两个字”我仔细一看,原来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叡”确实太为难这个小家伙了,刚好这个时候他的爸爸回来了才结束了这个哭笑不得的情况。

第二天这个小弟弟转床了,刚好也是我负责他,早上我推着治疗车去他房间准备给他输液,进病房后,发现只有小弟弟和他奶奶,前面的流程都很顺利,核对患者床头卡、腕带、治疗单等身份信息和家属再次查对患者信息,并向奶奶告知一些相关注意事项,液体挂上去之后,小弟弟的奶奶开始讲话了,她讲了好长一句话,我一个词儿都没听懂,我“阿姨您能再讲一遍吗?”阿姨又重复了一遍,我再次和小弟弟四目相望,我对小弟弟说“弟弟能帮我翻译一下吗,你奶奶在说什么呀”小弟弟想了一下说“我奶奶想再确认一下,上午只有两瓶液体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我连忙对阿姨说:“对,只有这两瓶。”我感激地望着小男孩,心里充满了感激,真是多亏他了。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语言并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尽管我们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但通过心灵的交流,我们依然能够理解彼此,甚至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关怀。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被治疗,更是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理解和支持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让彼此的联系更加牢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在医学领域的使命感,即不仅要治疗病人的疾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在与小男孩及他的家人的交流中,我意识到,沟通并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多的是心灵的共鸣。尽管我们之间存在语言上的隔阂,但通过眼神交流、微笑和手势,我们依然能够理解彼此,这种默契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特殊关系。

小男孩的奶奶不会写字,小男孩也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前两个字,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和困惑,但是,正是在这种无助和困惑中,他们展现出了对我的信任和依赖,在这种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上,我明白了我的责任和使命,我深知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必须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努力与患者及其家人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每一次的治疗,我都会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用心去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尽管有时候沟通依然存在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彼此,用心去关心彼此,就一定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纽带。

回想起与小男孩及他的家人的交流,我深深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之美,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将继续努力,用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用心去支持每一位患者的家人,用心去守护每一份健康和生命。因为我相信,只有在关爱和支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