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医,只为一颗小石头
2023-12-08 14:31:07小儿外科
来自阿坝州的2岁小达瓦,因为排尿时间延长、疼痛于当地医院治疗,被病痛折磨1周后仍无好转,来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就诊。入院诊断考虑尿路结石,并怀疑结石已经进入尿道,从而导致排尿困难及疼痛,为尽快解决宝宝的问题,我院小儿外科医生尽快安排彩超及CT检查,确定了结石的位置。医生与家长沟通后,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麻醉下,将尿道结石推向尿道口,用微血管钳将结石自尿道取出,取出后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宝宝尿道黏膜有多处轻度划伤,膀胱内还可见较多微小结晶。术后予小达瓦安置尿管,叮嘱他每天要多喝苏打水,没过几天小达瓦的小便颜色就变正常了,也没有沉渣了,复查小便常规无异常。拔除尿管后,终于能顺畅地排出小便了,小达瓦和全家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儿童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适,主要症状包括:1.腹部或腰部疼痛:结石会刺激尿路,导致疼痛。2.尿液异常:结石可能会导致尿液混浊、异味、尿中带血等异常。3.发热:结石可能会引起感染,导致发热。4.恶心、呕吐:结石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导致尿路结石的原因有很多,与饮食、营养、环境等方面有着密切相关,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常与低蛋白、脱水、钙代谢异常息息相关。根据尿路结石的大小决定采用什么治疗方式,对于结石直径 <6mm 时可以使用排结石颗粒,并在平日中多喝水,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让结石更好排出;当结石>6mm 时可以选择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结石取出。在选择治疗方式的同时也要与饮食结合起来。
尿路结石主要由饮食习惯引起,预防为主,合理安排饮食是最佳办法。目前,医生建议采用控制食物种类以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减少尿酸浓度等方法来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和复发。根据结石的成分调节饮食结构,决定预防结石的饮食。
1.适量食用动物蛋白、乳制品、蔗糖:动物蛋白的摄入不宜超过 1g/kg/d;生活改善后改用母乳或乳制品喂养后,膀胱结石的发病率随即下降,这种现象已在很多地区和国家得到证实;中国广东盛产甘蔗,亦是尿石症高发区,所以,摄入蔗糖要适量。
2.适量食用谷类、蔬菜,高纤维食物:谷类有大麦、小麦、燕麦、玉米等;蔬菜类有芹菜、菠菜、油菜、白菜等;高纤维食物有苹果、胡萝卜、笋、红薯、紫薯、马铃薯、南瓜、香菇、苦瓜等。
3.多饮水:一般认为大量饮水是预防结石形成和长大的最有效方法。因为多饮水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它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饮水要饮白开水,因白开水的渗透压最有利于稀释体内各种有害物质,饮水同时多运动,可减少骨钙流失,进而减少结石的产生。
4.少喝汤:汤中含有 50% 的嘌呤成分,食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因肉食中核蛋白含量高,导致尿酸增高而形成尿路结石。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等,维持酸碱平衡。
5.适当限制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海鲜、动物肉类,如肝、肾、胰、心、脑、肉汁、肉汤、沙丁鱼、鹅、大豆制品、香菇、紫菜等。
一句话:多饮水;适量食用谷类、蔬菜、高纤维食物、动物蛋白、乳制品、蔗糖;少盐、少糖、少喝汤。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儿童尿路结石这种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保持孩子身体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咨询我院小儿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