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性早熟—我们能做什么?
2023-07-11 11:38:00药剂科
认识儿童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是指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常见的临床表现:女童出现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和月经来潮;男童睾丸突然长大,阴茎体积突增,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腋毛生长,汗腺皮质腺增大。
文献研究显示,女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童。所以,尤其是家有小公主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要注意观察,早发现早干预。但不用惊慌,不是出现性早熟的临床表现,就表示孩子一定是性早熟了。性早熟分好几种,如图1所示。
图1 儿童性早熟分类
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HPGA)功能提前发动,使男孩在9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性腺发育和第二性征并具有生育能力,称真性性早熟。
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如果仅由于性激素增加,而不是依赖促性腺性激素,引起的性早熟,不具有生育能力称假性性早熟。
不完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表现为孤立性乳房发育,单纯性阴毛、腋毛早现,孤立性早潮等,称之为部分性性早熟。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第二性征及身高、体重),行性腺轴激素检测、骨龄摄片和腹部B超检查(女孩包括子宫、卵巢、 肾上腺;男孩则为肾上腺、睾丸),并根据病情需要行 CT、MRI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是判断孩子性早熟类别,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确定的依据。
儿童性早熟的危害
1、生理病理方面:性早熟会使儿童的骨龄发育提前,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受影响, 严重者会导致矮小症。另外性早熟还会增加肿瘤风险。
2、社会心理方面:由性发育所引起的心态上的改变,也会给儿童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儿童早期性行为或青少年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他们可能因为自身身体的改变(与别的孩子不一样)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不正确的理解。他们为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难为情甚至羞耻,容易演变成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下降,认知能力、发育水平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而且发生早恋、早孕、早婚的风险增大,最终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除了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因素外,性早熟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营养、生活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疾病:颅内肿瘤或感染、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性腺肿瘤、其他异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他一些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2、外源性性激素摄入:①大量或长期服用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如蜂蛹、花粉、鸡胚、蜂皇浆等)或药物(如长效避孕药)。②接触含雌激素化妆品(如丰乳霜)。③已妊娠妇女或服避孕药的妇女继续哺乳等原因可使过多的外源性性激素的摄入引起幼儿发生性早熟。
3、信息化的影响: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孩子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性信息,甚至性暗示,如:看言情、色情小说、宣传资料或少儿不宜的成人电影、电视以及成人不小心、不检点的示爱行为等,而父母没有及时的引导、趋避,使儿童长期接触性信息的刺激,对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在从被环境激素干扰物(天然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和环境污染物)污染的水域中捕捞出的鱼、虾、蟹等水产品中, 作为环境激素干扰物之一的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比水中高10~9000倍。塑料制品燃烧释放的二噁英、一次性餐盒、劣质儿童玩具、塑料袋中所含的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种)、橡皮奶头中所含双酚A。儿童长期接触均可发性早熟。
5、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父母及兄弟姐妹中有性早熟病史者患病几率较高。
6、光照因素:经常看电视、玩电脑以及开小夜灯睡眠等,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儿童的褪黑素水平过低,对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抑制减弱,诱发性早熟。
治疗及注意事项
我们要明白:治疗的短期目标是为了减缓骨龄进展,逐渐使其与实际年龄(CA)一致;控制和减缓第二性征成熟程度和速度;预防初潮早现;治疗潜在病因。治疗的长期目标是改善最终年身高 (FSH);恢复其实际生活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
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使用促性腺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如加尼瑞克、西曲瑞克、亮丙瑞林、 曲普瑞林等),也就是家长所说的打针。文献研究显示,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推荐使用 GnRHa,是疗效最肯定的药物。对于Tanner 2期的性早熟患儿,知柏地黄丸联合大补阴丸的疗效肯定。需要强调,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的治疗都是复杂的,必须严格遵医嘱执行。
我们家长可以做的是:1、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及餐盒等,不使用塑料袋在微波炉中加热食物;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少食用淡水及近海养殖的鱼虾。2、防止儿童过多接触具有性刺激因素的信息,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3、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早睡早起,睡觉时不开夜灯。4、家里的药品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不给儿童食用滋补性食物及药物,少给儿童食用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5、有性早熟迹象,尽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发现其他引起性早熟的原发疾病也可以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建议尽早建立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多浅显、易懂的方式展开教育,家庭和社会切勿给性早熟儿童过大的精神压力,应该合理讲解青春期以及性的有关知识,不能让患儿感到孤单无助,并且主动与儿童交流,及时疏导其抑郁、害羞、自卑等情绪,建立对性发育的正确认识,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嵇若旭,沈永年.促性腺素释放素类似物治疗儿童真性性早熟[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4):324-326.
[2] 晏国娟.儿童性早熟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6):719-封3.
[3] 赵万秋,钱燕,徐通.儿童性早熟与社会暴露[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8):561-562.
[4] 郑诗华,王红怡,区采莹.儿童性早熟[J].广东医学,2008,29(10):1749-1751.
[5] 郑素平,马步军,曾志伟.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