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评促改 遏制艾滋病母婴传播
2023-12-15 09:42:03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办公室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传染给孩子,即艾滋病母婴传播。在没有任何干预情况下,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为20%-45%,通过早期筛查、诊断、规范药物干预、安全助产、科学喂养与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综合干预,传播风险会降至2%以下甚至更低水平。
2023年11月28日,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在成都组织召开2023年四川省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专题评审会,会议通过听取案例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提问及讨论,分析现有工作管理中的存在问题、薄弱环节,以精准施策,助力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传处处长胡平讲话
2023年四川省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评审会现场
四川省自2004年试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以来,早在2010年,就实现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2014年,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名义印发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评审方案,启动省、市、县案例评审工作,四川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定期组织案例评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点案例评审会首次以省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召开,更彰显了四川省对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视。
通过召开专题案例评审会发现问题,如何应用评审结果并促进工作质量提升,最大限度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四川一直在行动。
每次评审会召开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撰写评审报告,并提出工作对策和政策建议。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将政策建议转化为规范性文件印发至各地执行,并协调解决共性问题,对特殊情况进行通报或专项整治。
近年来,四川通过以重点案例评审为抓手,逐个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符合省情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控模式:一是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机构牵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基层乡村网底为依托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体系;二是强化重点人群精准管理,建立起早期干预模式;三是建立了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全生育周期的精准个案管理模式。十年间,四川省依托案例评审,遏制艾滋病母婴传播,助力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目前,四川省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国家消除母婴传播行动目标。四川省今后将持续推动省、市、县开展重点案例评审工作,努力在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出实招、见实效,为健康四川建设注入新动能,为护佑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