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宫颈癌,定期筛查是关键

2022-12-29 08:08:36妇女群体保健科(计划生育指导科)

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的患者超60万例,因子宫颈癌死亡人数高达34万。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为11.34/10万,位列女性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3.36/10万。2000-2016年以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均呈上升趋势。

(1)什么是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筛查是通过对大规模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这部分的患者以及还处于早期浸润癌阶段的患者。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从疾病进展来看,宫颈癌一般有10-15年的的癌前病变的阶段,普通人群的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大概在1%-2%左右,即使在宫颈筛查非常充分的人群当中,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也大约在0.4%左右,这些癌前病变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未来有很大可能性进展为宫颈癌,所以说在无症状人群中找出少数的癌前病变患者,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能够诊断并进行治疗,就能够阻断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2)目前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有什么?

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及巴氏涂片)、HPV检查宫颈细胞学是在宫颈表面收集脱落上皮细胞,其中包括有宫颈、宫颈管及阴道等部位的上皮细胞,经过染色、制片等程序,由专业的病理医生进行阅片,观察细胞形态,属于形态学检查;目前公认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致病病因,因此,HPV检测属于病因学的检查,如果在宫颈脱落细胞中发现有HPV高危亚型病毒的检出,就意味着有一定程度宫颈病变的风险。以上筛查的异常发现其实大部分都还没有进展到癌前病变,但预示着有癌前病变可能。总而言之,细胞学和HPV检测都只是宫颈病变风险的提示,后续还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可疑部位活检,才能最终确诊。我国的筛查指南推荐最佳方案为TCT联合HPV筛查,能最大限度减少漏诊。

(3)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怎么查?

宫颈筛查过程是比较简单的,医生会用窥阴器扩开阴道,用毛刷刷取宫颈细胞,时间不长,1分钟内就能结束。整个过程类似于取阴道分泌物的过程,会有一些轻微的不舒服,取样后也可能有很少量的出血,这是因为有一定硬度的毛刷在宫颈上皮刷取细胞后引起的一点渗血,但1-2天后就止血了,包括孕妇在内的人群接受宫颈筛查都非常安全。

(4)哪些人要做宫颈癌筛查?

从发病情况看,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主要是40-64岁的这个阶段,但是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建议所有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从一定年龄段后应该定期接受宫颈筛查;中国、美国及欧洲指南建议如果是普通常规人群,需要从25岁起开始筛查,但存在以下高危因素的女性,还应该将筛查年龄适当提前:

1.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交频繁;

2.初次性交年龄较小;

3.现在或以往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4.艾滋病病毒感染;

5.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尤其是多种性传播疾病混合存在;

6.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7.有过宫颈病变(如患有慢性宫颈炎不及时治疗、CIN及生殖道恶性肿瘤病史);

8.曾经患有或正在患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5)有必要年年都做宫颈癌筛查吗?

如果是高质量的筛查,TCT正常可以3年后再次筛查;TCT+HPV联合筛查正常,可以5年后再次筛查。但高危人群则需要将筛查频率增加,建议去专业的宫颈专科就诊,医生会给出一个适当的筛查间隔。

宫颈癌虽然危险,但是宫颈癌并不可怕。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阻止其向宫颈癌转变,就可战胜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积极治疗生殖道病毒感染,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适龄女性尽早接种宫颈癌疫苗,就可有效预防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专家介绍:

赵清平  宫颈疾病科 主任医师 三级专家

赵清平主任长期从事宫颈疾病及下生殖道感染相关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宫颈癌预防、HPV疫苗使用及宫颈癌前病变诊治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使用阴道镜对下生殖道癌前病变进行精准评估。10余年来诊断及治疗宫颈、阴道、外阴癌前病变的患者达数千人,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长期奋斗在妇幼保健和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服务战线上,为全省“两癌”筛查工作奉献了青春。多次主持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并授课,并作为省级专家到各市(州)开展“两癌”的现场质量评估工作。

门诊时间:周一、二、四、日全天

(在线问诊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