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口腔健康日——一份宝宝口腔健康呵护秘籍请查收!
2025-03-18 16:09:59口腔科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我们保持终身的口腔健康。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保持健康的笑容呢?
一、清洁口腔应从出生开始
婴儿出生之后,即使一颗牙齿也没有萌出,也提倡家长每天用软纱布蘸取温开水为孩子擦洗口腔,按摩牙龈。半岁左右乳前牙萌出后,可以继续用这种方法或使用指套牙刷擦洗口腔和牙齿表面。当乳磨牙萌出后,家长可用软毛牙刷为孩子每天早晚刷牙,每次时间不少于2分钟。建议每天使用1次牙线帮助儿童清洁牙齿缝隙。
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
刷牙时应选择刷头大小适宜、刷毛软硬适中的儿童牙刷。通常刷头长度约等于两颗上门牙的宽度,刷头宽度与高度约等于1颗门牙的宽度与高度。牙刷每两至三个月更换一次,当出现牙刷毛外翻或倒毛时,应及时更换牙刷。
6岁以前,儿童很难完成精细复杂的刷牙动作,需要家长帮助和监督其刷牙哦。
二、避免将致龋菌传播给婴儿
致龋菌可由看护者传播给婴幼儿。因此看护者应做好自身口腔清洁,积极治疗已有的牙齿疾病,并且不与婴幼儿口对口亲吻、不嚼碎食物喂孩子、不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后喂食给孩子。刷牙时也要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三、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及早预防牙颌畸形
婴儿会有吃手的习惯,但若到2岁以后,孩子仍有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颌骨畸形,应尽早戒除。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主要通过鼻腔,若长时间经口呼吸会打破口腔内外肌力平衡,造成上唇外翻增厚、上牙前突、下颌后缩等面型问题。怀疑有口呼吸的孩子,需要及时寻求口腔科、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
四、合理饮食,保护牙齿
频繁摄入含糖食品会引发龋病。因此孩子牙齿萌出后,就应由按需喂养过渡到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喝奶,最迟1岁,应该停止夜奶,晚上刷牙后不再进食。无论是白天玩耍,还是入睡时,都不能长时间口含奶或甜饮品。1岁半后让孩子脱离奶瓶,使用水杯或吸管喝饮品。控制孩子在正餐间吃零食的次数,尽量避免吃含糖量高的、容易粘附在牙面上的零食。
五、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
氟化物具有预防蛀牙的作用,只要控制用量是安全无害的。
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可以使用儿童含氟牙膏为孩子刷牙。3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为“米粒”大小(约0.02g),3-6岁儿童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约0.5g)。
儿童还可以根据患龋风险定期(每3-6个月)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给牙齿刷上一层保护膜,其中的氟化物缓慢释放出来,可有效预防龋病。
六、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牙面变得光滑易洁,细菌不易存留。窝沟封闭是一种无创技术,不会引起疼痛。3-4岁可以进行乳磨牙的窝沟封闭、6-8岁可以进行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七、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龋病是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进展迅速,可以引起儿童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会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儿童最迟在1岁前应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此后应根据患龋风险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一旦发现龋病,应及时干预治疗。
家长朋友们,这套宝宝口腔健康呵护秘籍你学会了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笑容保驾护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