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脊肌萎缩症-防大于治
2025-07-29 15:24:11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2025年8月7日是第8个国际脊肌萎缩症(SMA)关爱日,自1996年起,多个国家将每年8月定为SMA关爱月,通过举行系列活动以提升社会公众对SMA这一罕见疾病的认知,并呼吁对SMA群体的关爱支持。2021年一则“国家医保将“一针70万”用于治疗sma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至每针3.3万元”的新闻将脊肌萎缩症代入大众视野。人们不禁好奇脊肌萎缩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为什么需要定期使用这么昂贵的药物? 今天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解决这些疑惑。
一、什么是脊肌萎缩症
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罕见病”,是一类由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肉逐渐软弱无力、萎缩,从而丧失呼吸、吞咽等各种运动功能的疾病,通常成进行性、对称性发病,以肢体近段为主。基于发病时间及所能达到的最大运动功能,被划分为4个类型(Ⅰ、Ⅱ、Ⅲ、Ⅳ)
二、SMA病因及遗传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6000-1:10000,其主要致病基因为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的SMN1基因,约95%的SMA都是由SMN1基因7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导致的;约2-3%的SMA是由SMN1基因点突变导致的。
在表型正常的人群中,约50人中就有1个是SMA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如果父母不幸都是这1/50的携带者,那他们每次怀孕宝宝患SMA的几率为25%,为SMA携带者的几率是50%,仅25%的几率为完全正常。因此在父母表型正常的情况下,也有必要进行携带者筛查,帮助家庭了解相关遗传风险。
三、SMA的诊断
SMA一般临床诊断过程如下:
(1)临床评估:临床医师根据病史查体拟诊,主要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和躯干的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有时可见舌肌纤颤、手震颤;
(2)临床检测:包括血肌酶谱,肌酸激酶(CK)值正常或轻度升高,绝大多数患者不超过正常值的 10倍,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3)基因检测显示SMN1外显子7纯合缺失或SMN1复合杂合突变,阳性结果可确诊 SMA;
(4)基因检测阴性,而临床诊断SMA的患者,需要在常见基因检测范围以外,选择其他基因检查技术。
四、SMA 预防大于治疗
在普通人群中,SMA致病基因的携带率较高, 50个普通人中就有一个是携带者,作为仅次于地中海贫血的第二大遗传性疾病,患者及照护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家庭经济压力上升,家庭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以下情况人群进行相关携带者筛查或产前诊断:
①、家族中有SMA患者或有家族病史者。
②、夫妻双方家族皆有SMA病史,则应于婚前或怀孕前进行基因筛检以确定两人是否为基因携带者。
③、夫妻俩人确诊为SMA基因携带者或有SMA生育史,则怀孕时需进行胎儿产前诊断。
④、由于SMA的人群携带率较高约为1/50,备孕夫妻常规进行筛查。
四、线下咨询
目前我科已开展多年SMA的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相关工作,有需要的孕妈妈请通过关注本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由我中心专科医生为您解答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2011年1月正式挂牌四川省产前诊断中心。为四川省内首批获得分子产前诊断资质的中心之一,2016年获批四川省“优生与产前诊断学”重点学科。
羊水穿刺咨询电话:028-6597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