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筛查”和“诊断”咋分清?一篇看懂胎儿健康“安检流程”

2025-07-28 11:11:49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各位准爸妈,恭喜解锁人生新副本!肚子里的小宝贝正在悄悄执行“生命初始化程序”,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黑客”入侵,甚至悄悄修改遗传密码,导致遗传性疾病。今天,产前诊断科的医护团队就来带您了解,哪些检查能帮我们读懂这些可能被干扰的信息。

想象一下,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像在参加一场特殊的“健康选秀”,产前筛查就是评委初筛环节,它安全无创、操作简单,专门挑选“潜力股”重点观察

产前筛查方法有:

1. 血清学筛查(唐氏筛查):抽取妈妈的血液,检测几个特殊的“选手标签”(血清标志物:Freeβ-HCG、AFP、uE3、Inh-A、PAPP-A),来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孕唐氏筛查方案及检出率

筛查方案

适用孕周范围

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备注

早孕期唐氏筛查

孕9-13周6天

通常不单独计算

仅通过血清学指标进行筛查

早孕期唐氏筛查+NT筛查

孕11-13周6天

80-90%

联合超声指标,提升检出率

中孕期唐氏筛查

孕15-20周6天

60-70%

单独血清学筛查

早、中孕整合筛查

覆盖早孕期+中孕期时段

>90%

结合早、中孕多项指标,检出率最高

若结果提示“高风险”“单项值异常”“临界风险”等,不必慌张,这仅意味着需要进入“导师一对一”(产前诊断)环节。

2.NT超声检查(孕11-13周+6):彩超探头如同“星探”,专门量胎儿颈后透明层的厚度若厚度过厚,提示需要加试一轮。该检查配合血清筛查,能大大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3.无创产前检测(NIPT,孕12周起):抽取妈妈的血液,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分析主要针对明星染色体(21、18、13号)进行检查,其中21三体准确率超95%。但需注意,它仍属于“高级海选”,并非终极裁判!

筛查结果温馨提示“低风险”不代表胎儿拥有无敌盾牌!

 “高风险”也不意味着胎儿领到悲情剧本!

筛查本质是“概率预警”,就像天气预报——提醒您出门时考虑带伞,而非断言一定会下雨!

当筛查亮起“重点观察”灯,或您本身属于“高龄产妇”等特殊情况的家庭,会直接启动“进阶模式”,那就是产前诊断:

1. 绒毛穿刺(孕10-13+6周):在超声引导下,抽取一些胎盘小绒毛,能够更早地拿到胎儿的“基因草稿”

2.羊水穿刺(适宜16-22+6周):在超声引导下,用细穿刺针抽取羊水,羊水中漂浮着胎儿脱落的细胞——这可是实打实的胎儿“本体样本”,是染色体、基因异常诊断的金标准标本来源!也是相对更安全的取材方法;

关于流产风险:约0.1-0.5%,术前通常会进行相关检查,包括查血、彩超等评估是否有穿刺禁忌症,来减少流产的风险)

3.胎儿脐血穿刺(孕18周后):超声探头充当GPS,用细穿刺针抽取胎儿脐带血,专门用于疑难血液病或特殊基因检测,其操作难度和流产风险相对稍高。

重要提醒

筛查(唐氏筛查)+诊断(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脐血穿刺)=诊断

筛查(唐氏筛查)+筛查(无创/无创PIUS)=筛查!

筛查不是诊断,诊断才是实锤!

不要让“高风险”三个字提前让您流泪,也不要因“低风险”就彻底放松警惕。知情选择权在您手中!充分了解利弊,听取医生分析,夫妻共同商量,选择一条让自己安心的路。

我们会尽力扫清迷雾,但始终存在未知区域!筛查和诊断主要针对已知的先天异常(如染色体病、重大结构畸形等),但仍有一些罕见的、未知的以及功能性的异常无法被发现和检出。宝宝的人生剧本,我们虽不能完全剧透,但关键剧情千万不能漏读!

产前筛查与诊断,就是帮助您在“开盲盒”前,悄悄掀开命运剧本的一角,为未来备好爱与勇气的预案!

彩蛋:产检“黑话”翻译

医生:“建议进一步诊断”→“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咱们请产前诊断科的专家来看看!”

报告:“超声软指标”→“胎儿身上有个小标签,需要结合其他情况来理解!”

各位准爸妈,产检路上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产前诊断科全体医护人员随时为您服务,专业解答疑惑,温柔陪伴您度过这段特殊时光!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专业医师会为您解答!

参考文献:

1.《孕早期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的《产前筛查指南》

2.《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诊断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及临床实践数据汇总

3.Cuckle,H.,Prenatal Screening Using Maternal Markers. J Clin Med, 2014. 3(2): p. 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