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孤独症行为表现,让爱拥抱“孤独”

2025-04-02 18:03:48儿童群体保健科

在浩瀚无垠的生命星河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宛如陨落凡间的星辰,纯净却又孤独。儿童孤独症如同一层无形的屏障,将他们与周围世界悄然隔开,独自沉浸在遥远而静谧的宇宙深处,成为旁人难以触及的“星星的孩子”。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它在孩子的社交、沟通与日常行为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约为7‰,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好发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担忧与挑战,也意味着越来越多孩子正经历着孤独症带来的困扰。深入认识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不仅能帮助家长、老师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更是我们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给予包容和支持的关键一步。

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孤独症孩子的代表行为表现,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社交互动:置身“孤岛”

孤独症的小朋友在社交方面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上。在托育机构或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孤独症孩子可能独自躲在角落,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当有小朋友主动靠近示好时,孤独症的孩子也往往不会回应对方的眼神,甚至刻意回避,所有的社交信号都与自己无关。甚至牵手、拥抱等亲密行为也可能会使他们的身体表现得僵硬,缺乏正常孩子应有的互动反应。

沟通障碍:语言“迷宫”

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发展通常表现为滞后。有的孩子两三岁了,还不会开口说话;有的即便开始说话,也会陷入语言的“迷宫”。例如,他们可能反复重复一些广告词、动画片里的台词,却很难在合适的场景进行正常对话。当被问到 “你今天吃了什么”,他们可能不会回应问题,而是自顾自地说起其他无关的内容,或者机械地重复提问者的话,让人难以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

刻板行为:执着的秩序感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会痴迷于特定的事物,对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秩序要求。例如:有的小朋友喜欢反复开关灯,一玩就是很长时间;有的会将玩具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一旦有人不小心打乱,就会哭闹不止。在出行时,有些孤独症小朋友会执着于走同一条路线,要是被迫改变,就可能情绪崩溃,难以安抚。

感知异常:别样的感官世界

孤独症孩子的感官世界与常人不同。有的孩子对声音极为敏感,如大家习以为常的吸尘器、吹风机的声音,在他们听来可能如同刺耳的尖叫;而有的孩子对疼痛反应迟钝,受伤时甚至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痛苦。在视觉上,他们可能随时会被旋转的物体吸引,长时间盯着这些东西目不转睛。

深入洞察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无异于获取了一把开启他们内心世界的钥匙。对家长与老师而言,这份洞察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为孩子的康复争取宝贵时机;对社会而言,它搭建起一座理解的桥梁,驱散人们对孤独症群体的误解,让包容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爱为基石,用理解和支持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帮助这些“星星的孩子” 跨越孤独的星河,融入温暖的人间。


资料参考:

1. 约翰·麦克伊钦,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M],2008

2.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0-6岁儿童孤独症核心知识十条[S],2023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