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奶、吐奶、呛奶”的区别

2025-09-22 09:46:01儿童心脏病中心


“护士,护士,快来看看,我家娃又又又吐奶了”!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

看着宝宝咕咚咕咚喝奶的满足模样,是每个妈妈最幸福的时刻。然而紧接着的溢奶、吐奶甚至呛奶,却让无数新手爸妈手忙脚乱。别担心,这些情况其实很常见!今天就带大家清晰区分这三种“奶”,并学会正确处理方式,带娃更从容、更安心。

一、溢奶:温柔的“小瀑布”

溢奶多见于小月龄宝宝,通常在吃奶后不久发生。表现为奶水从嘴角缓缓流出,量少,宝宝无明显不适表情,属正常生理现象。

为什么溢奶?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贲门(胃入口)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就像一个没盖紧的瓶子。稍微变动体位,奶水就容易溢出。通常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多数在6个月后缓解,1岁左右基本消失。

怎么办?

· 喂奶后竖抱拍嗝20–30分钟;

· 可使用防溢奶斜坡垫,抬高宝宝上半身;

· 喂奶后先右侧卧,有助于胃排空;

· 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随成长自然改善。

二、吐奶:突如其来的“喷泉”

吐奶比溢奶剧烈,奶水被有力吐出,量较多,有时呈喷射状,宝宝可伴有不适或哭闹。

分为两类:

1. 生理性吐奶:多因吃奶过急、过饱或吞入较多空气导致;

2. 病理性吐奶:由胃肠道或呼吸道疾病引起,呕吐频繁,甚至吐出黄绿色胆汁,可伴随发热、腹胀、腹泻、精神差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怎么办?

· 少量多餐,避免过度喂养;

· 奶瓶喂养时让奶液充满奶嘴,减少空气吸入;

· 喂奶后避免立即平躺、换尿布或剧烈活动;

· 如呕吐频繁、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或黄绿色,立即就医。

三、呛奶:最危险的“紧急情况”

呛奶指奶水误入气道,引起宝宝剧烈咳嗽、躁动、脸色发绀甚至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处理!

为什么会呛奶?

常见原因包括:奶流速过快、喂养姿势不正确、宝宝吞咽不协调、哭闹或大笑时喂养、胃食管反流等。

怎么办?

· 立即让宝宝侧卧,清理口鼻分泌物;

· 拍背: 将宝宝俯卧于大人腿上,头低脚高,用力拍打其背部中下部,帮助奶液咳出;

· 若情况未迅速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

四、预防是关键:实用防“奶”技巧

1. 正确喂养姿势:

· 亲喂:宝宝斜躺于妈妈怀中,上半身呈30–45度;

· 瓶喂:保持奶瓶底高于奶嘴,避免吸入空气。

2. 控制流速与奶量:

· 母乳流量大时,可用剪刀手轻压乳晕控制;

· 奶嘴孔不宜过大,倒置时奶液应成滴而非成流。

3. 喂后必拍嗝:

每次喂奶后拍嗝,直到打出嗝声,排出吞入的空气。

4. 喂奶时机与体位:

· 避免在宝宝大哭、大笑时喂奶;

· 喂奶后先侧卧,再逐渐转为平躺。

5. 妈妈饮食注意:

母乳妈妈应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

重要提示:

绝大多数溢奶和吐奶属正常现象,会随宝宝成长逐渐减少。但若出现体重不增、拒绝进食、呼吸异常、精神萎靡或呕吐物异常,务必及时就医!

育儿之路就像打怪升级,每个问题都是暂时的。掌握这些知识,您一定能更从容应对宝宝的各种小状况。很快,您就能安心享受亲子时光的美好啦!

参考文献

[1] 邹燕岭. 宝宝呛奶了怎么办[C]// 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 2024年《健康大湾区》科普论坛暨第六期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作品集. 2024.

[2] 应莉萍, 毛慧颖. 教你分辨吐奶和溢奶[J]. 健康博览, 2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