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被遗忘的时光里,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5-09-16 14:47:10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图片来自网络

  当记忆流失、熟悉的人与事变陌生、生活能手失去自理能力,这并非正常衰老,而是需重视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 AD)。它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类型(占比约 60%-80%),正悄然影响数千万家庭。今天,我们用科学视角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阿尔茨海默病不是 “老糊涂”,而是大脑的病变

  很多人会把阿尔茨海默病等同于 “人老了记性差”,但事实上,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从病理特征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里会出现两种 “异常沉积物”:

  lβ 淀粉样蛋白斑块:像一层 “毒雾” 附着在神经细胞周围,破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ltau 蛋白缠结:神经细胞内部的 微管被异常 tau 蛋白缠绕、断裂,导致细胞失去功能并逐渐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 “单一疾病”,根据发病年龄和遗传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型。

类型

发病年龄

遗传模式

核心特征

早发型家族性 AD(FAD)

40-65 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家族聚集性强

晚发型散发性 AD(LOAD)

65 岁以上

多基因遗传 + 环境影响

无明显家族史

  早发型家族性 AD: “致命基因”直接决定发病

  早发型家族性AD(FAD)在所有病例中占比不到1%,却是研究最明确的遗传性AD类型,其发病主要由单基因致病性突变导致。FAD的终生患病风险由致病基因决定,PSEN1 基因突变风险最高(约90-100%),APP次之(约80-95%),PSEN2最低(约60-80%)。

  1. APP 基因:β 淀粉样蛋白的 “源头基因”

  当 APP 基因发生突变时,导致大量 “β 淀粉样蛋白”生成并堆积, AD 病理特征之一。这些斑块会破坏神经细胞间的通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 PSEN1 基因:调控 β 淀粉样蛋白的 “关键开关”

  PSEN1 基因突变是早发型 FAD 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FAD 病例的 60%-70%)。突变会导致 γ- 分泌酶的活性异常,产生更多 “ β 淀粉样蛋白斑块”,且加速神经细胞内 “tau 蛋白缠结” 的形成,双重损伤大脑。

  3. PSEN2 基因:早发型 AD 的 “罕见推手”

  PSEN2 基因突变导致的 AD 罕见(约占 FAD 病例的 1%-2%),且突变的致病性相对较弱,病情进展也更缓慢,部分患者在晚年才出现明显症状。

  晚发型散发性 AD:APOE 基因是 “最大风险因子”

  晚发型散发性 AD(LOAD)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 AD 病例的 95% 以上。这类 AD 没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的作用表现为 “增加风险” 而非直接致病。在众多风险中,APOE 基因是目前公认的 “最大风险因子”。

    1. APOE 基因:晚发型 AD 的 “遗传风向标”

  APOE 基因有 3 种常见等位基因,分别是 ε2、ε3、ε4,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形成6种常见基因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其中ε4是明确的 “风险等位基因”,风险程度随 ε4 拷贝数增加而升高(ε4/ε4 风险>ε4/ε3>非 ε4基因型)。

  ε4通过两种方式增加 AD 风险:一方面,它会减少 β 淀粉样蛋白的清除,加速斑块形成;另一方面,它会促进 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增加神经细胞内缠结的数量,双重加剧脑损伤。

    二、早识别:这 些信号,可能是大脑在 “求救”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分“轻度认知障碍期”“轻度痴呆期”“中度痴呆期”“重度痴呆期”,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若身边人出现以下信号,建议及时就医。

  Ø记忆力下降

  Ø说话词不达意

  Ø对时间和地点搞不清楚

  Ø难以执行熟悉活动

  Ø情绪和行为改变

  Ø视觉和空间感出现障碍

  Ø性格变得孤僻

   三、科学应对:目前能治吗?该怎么治?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 + 非药物”结合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延缓衰退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药物,而淀粉样蛋白靶向治疗药(如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也能高效减少淀粉样斑块负荷、缓解症状。

   2. 非药物干预:比药物更贴近日常生活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营养、认知康复、运动项目及帮助患者训练日常技能的作业治疗,有时比药物更重要。

   四、预防先行:从现在开始做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可能在症状出现前10多年就开始,“预防”比“治疗”更关键。

  Ø控“三高“,多运动;

  Ø常社交,勤用脑;

  Ø戒烟酒,睡充足;

  Ø健康饮食,护心即护脑。

  五、 遗传咨询与检测:谁需要做?怎么做?

  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南,建议进行遗传咨询的人群

  l家族中有 2 位及以上早发型 AD 患者(发病年龄 < 65 岁);

  l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在 65 岁前确诊 AD;

  l自身出现早期认知障碍症状(如频繁忘事、迷路),且有 AD 家族史。

  检测注意事项

  l遗传检测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医生评估检测必要性,避免盲目检测;

  l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综合解读,不可仅凭基因结果判断是否患病;

  结语:阿尔茨海默病从不是“老糊涂“,而是需要重视的疾病。愿我们都能了解它,正视它,用科学的认知和温柔的守护,为“被记忆遗忘的人”撑起一片安稳天空。

  参考文献

  [1]Lane CA, Hardy J, Schott JM. Alzheimer's disease.Eur J Neurol. 2018;25(1):59-70. doi:10.1111/ene.13439

  [2]Twarowski B, Herbet M.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Alzheimer's Disease-Patho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Review.Int J Mol Sci. 2023;24(7):6518. Published 2023 Mar 30. doi:10.3390/ijms24076518

  [3]Khan S, Barve KH, Kumar MS.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athogenesis,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Curr Neuropharmacol. 2020;18(11):1106-1125. doi:10.2174/1570159X18666200528142429

  [4]《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