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里的科学:通过大便性状早期发现胃肠疾病(下篇)

2025-02-13 11:06:51小儿内科二病区

宝宝的便便是每位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手宝爸宝妈,孩子每次拉完大便必定要看一下尿不湿:大便干了、稀了、奶瓣、泡沫、血便等等,各种的问题让家长焦头烂额。上一篇和大家学习了正常婴幼儿的大便,下面和大家科普一下胃肠道常见疾病的大便特征吧。

一、部分胃肠道疾病的大便特征

大便的改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准确判断原因对于后续的干预至关重要。而大便性状的观察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大便改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为宝宝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什么是腹泻?

腹泻的诊断标准:大便变稀、大便次数增加。但对于婴幼儿尤其是婴儿,由于年龄及喂养方式不一样,正常的大便性状和次数差别很大,因此对于该年龄段孩子的腹泻,一定是结合大便的前后变化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2.病毒性胃肠炎的稀水便

在秋冬季,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常引起呕吐、发热、腹泻,其大便常为稀便或稀水便,无粘液血便。

3.细菌性胃肠炎的粘液脓血便

夏季以细菌性胃肠炎为主,常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为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急性胃肠炎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大便性状有效区别病毒及细菌感染、评估治疗后恢复情况。

4.过敏性肠炎的粘液血便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常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加、黏液便或粘液血便。

小婴儿因过敏出现粘液血便的现象较为常见,化验大便常常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炎症细胞升高,如何与细菌性胃肠炎相鉴别呢?单从大便常规难以将二者区别开来,需要注意婴儿是否有发热、精神差等感染的表现,有时需要做大便培养进一步区别,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哦。

5.什么是便秘呢?

上面和大家学习了腹泻,那什么是便秘呢?对于≤4岁儿童:每周排便≤2次、排便疼痛、大便粗硬、直肠内粪块等。满足以上标准≥2项、且持续1月,即可诊断便秘。

部分便秘的孩子会出现自己不能控制大便(溢粪)、大便表面带血(肛裂)、前干后稀的"挤牙膏"样大便。

婴儿添加辅食期间容易出现便秘,这也是便秘发生的第一个高峰,需及时干预避免加重病情。

6.胆道闭锁的陶土样大便

小婴儿如果出现皮肤黄、眼睛黄及尿黄,同时伴白色或陶土样大便,需警惕胆道闭锁。胆道闭锁如果未及时诊断及干预,会较早出现肝硬化需要肝移植

7.消化性溃疡的黑便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时候,如果出血量较大,大便常常为黑色或柏油样颜色,即黑便。常常有家长告诉医生自己孩子解的“黑便”,但实际上有的是褐色或绿色大便,并非真正的“黑便”,需要注意辨别哦。

8.肛裂的血便

便秘常常因为大便干结、粗大、排便困难,导致肛门粘膜撕裂及出血,即肛裂。因此,肛裂导致便血的特点:大便次数减少、大便粗大、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少量鲜血。

9.结直肠息肉的血便

息肉导致便血的特点:条形软便、少量鲜血。息肉导致便血的时候,既没有大便干结、大便粗大,也没有排便困难,从而与肛裂的便血相区别。

肛裂和息肉导致的便血,都是少量鲜血,很容易混淆,但两者的治疗方案不同。肛裂的便血,需要做的是增加大便次数、软化大便,而息肉是需要肠镜下做息肉切除。

10.美克尔憩室的血便

美克尔憩室是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常常首先表现为大量便血,大便为暗红色全血便。

11.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警惕消化道狭窄

结肠狭窄及肛门狭窄也常常导致大便异常,尤其当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时候更应警惕。

家长行动指南

1.何时需要立即就医?

大便带鲜血或黑便;

水样大便伴囟门凹陷、尿量减少;

高热(≥39℃)伴黏液脓血便等。

2.大便标本留取规范

不能取尿不湿或地面的大便;

取大便的异常部分(黏液/血丝处);

需要专门的容器;

1小时内送检;

避免尿液污染;

冷藏保存(非冷冻)等。

宝宝的便便不是‘脏东西’,而是健康晴雨表!收藏这篇指南,下次换尿布时,您也能变身‘便便侦探’,守护宝宝肠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