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宝宝的"救命气"!——放射科医生揭秘空气灌肠
2025-09-02 09:56:13放射医学中心
一、肠套叠急救意识
症状识别:1.阵发性哭闹:宝宝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每次持续10-20分钟,间隔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这是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家长需高度警惕。
2.喷射状呕吐:在腹痛、哭闹后数小时发生,早期呕吐物为胃内食物,有时伴有胆汁,这是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之一。
3.果酱样血便:发病6-12小时后,宝宝排出暗红色黏液便,类似果酱样,这是肠套叠的重要报警信号,需立即就医。
紧急就医:时间紧迫性:肠套叠是致命急症,发病后每延迟1小时,肠坏死风险增加,黄金抢救时间窗为发病后24小时内,复位成功率超过90%。
二、空气灌肠原理与优势
原理揭秘:
1. X线透视引导:在X线透视下,医生将可控空气流注入直肠,空气在肠道内流动,形成压力,使套叠的肠管逐渐复位。
2. 诊断与治疗一体:空气灌肠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诊断手段。在x线透视下观察肠道内空气的流动情况,可以明确肠套叠的位置、程度等。
3. 气压作用机制:空气灌肠时,医生会严格控制气压在60-120mmHg之间,利用气压的推力,温柔地推开套叠的肠管,使其恢复正常位置。
优势分析:
1.高成功率: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的成功率高达90%,是目前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
2.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无需开刀,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宝宝的身体损伤小。
3.操作简便快捷:空气灌肠操作相对简单,整个过程一般在30分钟左右,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肠套叠的复位,为宝宝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三、空气灌肠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宝宝体位摆放:宝宝侧卧屈膝,露出肛门部位,家长协助医生将润滑的细管插入肛门,操作过程宝宝会有轻微不适,但无需全身麻醉。
设备连接与调试:医生将空气灌肠设备连接好,调试好气压控制装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注气操作做好准备。
家长心理安抚:医生向家长详细解释空气灌肠的操作过程、原理及安全性,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让家长放心配合治疗。
X线下空气灌肠:
气压控制与观察:医生在X线透视下,缓慢注入空气,同时严格控制气压在60-120mmHg之间,实时观察肠管的扩张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肠管复位评估:通过X线观察肠管的扩张情况,判断套叠肠管是否逐渐复位,评估治疗效果,为下一步操作提供依据。当套叠肠管“噗”地回位,X线显示空气顺利冲入小肠,宝宝突然停止哭闹,常安然入睡,这标志着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宝宝反应监测:注气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因肠管扩张而哭闹,这是正常现象。医生会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确保宝宝的安全。
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
复位成功后处理:复位成功后,医生会继续观察宝宝一段时间,确保宝宝病情稳定。复位后,宝宝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过多或过早进食固体食物。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保持肛门部位清洁。
复位失败后处理
如果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肠套叠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1.喂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如喂奶过快、过量等,以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诱发肠套叠。
2.生活习惯培养: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凉,减少肠套叠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