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没用了吗?

2024-10-25 15:18:30儿童重症医学科

这是一件真实的案例:

本是最为普通的一天,2岁的小宝(化名)在家一边吃花生,一边玩耍。小宝突然摔倒在地上,妈妈忙去查看,发现小宝面色苍白、四肢瘫软无力,怎么喊也没反应。妈妈怀疑是小宝吃花生“呛到”,立即用力给小宝拍背,想把花生拍出来,然而小宝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妈妈慌了神,立即把小宝抱到邻居家求救。邻居反复挤压小宝腹部和拍背,还是没有东西从小宝口里吐出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小宝的四肢仍是瘫软的,面色也逐渐从苍白变成青紫。见孩子没有好转,其他邻居建议把小宝抱去不远处的诊所抢救,于是在诊所,医生又采用“海姆立克”方法,反复挤压小宝腹部和拍背,直到“120”急救车赶来,发现小宝呼吸心跳已停止,瞳孔散大,立即在心肺复苏下送至某大型医院,这时,距离事发已过去近1小时。经该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半个多小时后,小宝终于恢复了心跳,转至儿童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

医生告诉小宝妈妈,抢救的时候,从小宝口腔和鼻咽部均清理出较多坚果碎屑,初步分析小宝是异物吸入导致的窒息。小宝妈妈非常伤心,同时也感到深深的疑惑,网上不是宣传说异物吸入就是采用“海姆立克”法抢救吗,为什么做了那么久都没有作用呢?

所以,这里作者要给广大的群众普及一个知识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异物吸入都适合采用“海姆立克”法来抢救!

首先,大家需了解,异物吸入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异物进入并堵塞气道,根据异物的大小和堵塞部位的不同,会有几种不同程度的症状:一般有突然发生的剧烈呛咳、憋气,甚至说话不能成句,只能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大孩子及成人可有“双手卡脖”的动作。

这时,可以使用我们熟悉的“海姆立克”法施救。

但如果像本案例中的小宝,是以突发倒地,呼之不应为表现,需立即将患儿平放在一硬质平面(例如地面)上,用以下方式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心跳:


看:有没有胸廓起伏;感觉:用面颊感觉有没有气体呼出;触:食指、中指触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如未见胸廓起伏或未感觉到有呼出气体,未扪及颈动脉搏动,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无需再使用“海姆立克”法排除异物。

“黄金4分钟”: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内立即开始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脑细胞坏死,增加患者生存机会!

因此,“海姆立克”法并非无用,而是当呼吸心跳停止时,即便明确是异物吸入造成的,也无需再试图用该法排出异物,而是争分夺秒的行心肺复苏,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增加患者生存机会。

最后,作者再次呼吁各位家长朋友,请不要给婴幼儿喂食一切小颗粒状食物、接触小颗粒状玩具/物品,以避免意外发生,遗留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