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防控知识早知道

2024-06-19 15:25:58医院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症状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一、 百日咳如何传播的?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二、百日咳真的要咳100天?临床表现是什么?

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 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百日咳潜伏期通常为5-21天,一般为7-14 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内均有传染性,卡他期传染性极强。百日咳病程会经历3个阶段:卡他期(持续1-2 周)、痉咳期(一般持续2-6 周,亦可长达2 个月以上)和恢复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仔细一算,完成百日咳的“打怪升级”,也就差不多100天,但家长也不要特别焦虑,一般在恢复期无需特殊治疗,做好观察即可。

百日咳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家庭成员中出现持续咳嗽病例,应尽早就诊,且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

三 、如何有效预防百日咳?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适龄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无论接种百日咳疫苗还是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生免疫,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2.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必要时可以佩戴口罩,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及时就诊。如果出现特别是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

4.感染后一般预防。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隔离结束后应佩戴口罩直至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 年版).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专委会感染组,等.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15):1258-1279.

[3]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