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孩子的“逆袭”之路:科学治疗,重拾清晰世界——什么是弱视?
2024-12-25 16:06:30眼科
弱视 是指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差眼为弱视。
在这个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受到了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问题的影响,眼睛没有得到有效的视觉刺激,就会出现视力发育障碍,引起弱视。
*单眼斜视: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
*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双眼远视度数相差≥1.50 DS或柱镜(散光)度数相差≥1.00 DC,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高度屈光不正:双眼远视度数≥5.00 DS、散光度数≥2.00 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
*形觉剥夺: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也会造成。
看看你家小朋友有没有弱视形成的高危因素呢?
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是多少?
一般而言,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在屈光力及眼轴长度发育正常范围内,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在儿童视力发育期应排除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弱视形成高危因素,每个年龄阶段有儿童视力发育的正常值,不能拿1.0的视力对比7岁以下儿童,比如一个4岁孩子若视力达不到1.0就进行弱视训练,以免盲目认为孩子是弱视,或对弱视儿童的视力纠正过度。
举例来说,一个10岁单纯近视和一个10岁弱视的孩子,若裸眼视力都是0.5,那单纯近视的孩子戴上眼镜后,视力就能矫正到1.0;但弱视的孩子戴镜矫正后却无法进一步提高视力或无法矫正至视力正常。所以,各位家长朋友,别把弱视当近视,近视极少造成弱视,单纯近视大多视力能矫正到正常值,而弱视则是戴眼镜也无法矫正到相应年龄段的正常视力。
弱视的危害是什么?
1视力低下 戴眼镜仍看不清,影响学习和生活。
2形成斜视 单眼性弱视容易形成斜视,影响外观和视功能。
3性格孤僻 不喜欢外出活动,影响良好性格形成。
4立体视障碍难以从事驾驶、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影响择业。
弱视的孩子戴镜视力仍然不佳,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就会影响学习。在平时生活中也会因为视力问题,造成诸多不便。单眼性的弱视,由于很少去使用视力较差眼,容易形成斜视,比如我们说的“对对眼”或“瞟眼”,不仅影响孩子外观,造成儿童心理压力从而不喜欢外出活动,影响良好性格形成。另外,由于我们平时观察、辨别相对位置是使用双眼形成的立体视觉,如果单眼或双眼视力不好,很难形成正常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导致立体视觉功能无法建立。现在进入电子时代、VR时代,需要靠双眼的立体视功能观察世界,如果没有立体视功能可能会导致立体盲,对于孩子将来就业选择会受到限制。
弱视怎么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可治愈
弱视治疗效果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如果在最佳治疗时期内及时治疗,大多数弱视是可以治愈的。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岁以前,敏感期在6~8岁,而弱视的形成主要在5岁以前,最好在3~6岁以前进行弱视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佳。12岁以上儿童效果较差。如果到成人以后再去发现弱视、再去治疗,视力提高就会不理想,亦可能会导致终生的视力不佳。
而进行弱视训练关键是持之以恒,家长不可嫌麻烦,也不能存有“长大自然就会好”的侥幸心理。
关于弱视训练
弱视训练是指在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在屈光矫正(戴眼镜)基础上通过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觉刺激疗法、知觉训练等方法来消除双眼的异常相互作用,逐步提高孩子的视力及视功能。
如果是单只眼睛弱视,视觉差的眼睛长期得不到光线刺激,正常人本能喜欢用“好眼睛”观察东西,对于视力较差的眼睛基本不会使用。而在英文俚语里弱视被叫作“懒惰的眼睛”——Lazy eye,意思就是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去看东西,久而久之,较差的眼睛还可能出现斜视等问题。所以不论是屈光矫正(戴上眼镜),遮盖健眼、帮助弱视眼“工作”起来,还是坚持进行正确的弱视训练,都是有效的弱视治疗手段。
综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或视物行为异常,可能有弱视,必须要带到正规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进行规范的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