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了退热药变“小黄人”,竟然和缺少它有关!
2024-12-26 09:26:08临床药学科
3岁的星星
无意中被喂食了蚕豆后
出现发热
喂了退热药后
第二天脸色和全身都开始泛黄、尿血
来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蚕豆病”
吃一口蚕豆就危及生命
为什么吃了退烧药反而更严重?
蚕豆病是啥来头?
临床药师来解答!
一、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医学上通常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缺陷性疾病。患者常因食用蚕豆而发病,俗称“蚕豆病”。四川为蚕豆病高发地区之一,在四川蚕豆又称胡豆,蚕豆病也称“胡豆黄”。
二、为什么小小蚕豆有如此杀伤力?
G6PD(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红细胞内,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酶。该酶会产生一种叫做NADPH的物质,具有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作用,一旦体内缺乏G6PD这种酶,由于红细胞不会以任何其他方式产生NADPH,会比其他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破坏。如果身体接触到氧化性的特定物质或药物,红细胞因被破坏而发生急性溶血反应。
而蚕豆中含有多种呈氧化功能的物质,如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类等。当误食新鲜蚕豆后,因为还原物质少而加重氧化,红细胞变得脆弱,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溶血,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寒战、腰痛、面色苍白、黄疸等情况,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三、“蚕豆病”患者的用药禁忌
药物分类 | 禁用 | 慎用 |
抗疟药 | 伯氨喹、氯喹、扑疟喹、戊胺喹、阿的平 | 奎宁、乙胺嘧啶 |
砜类 | 噻唑砜、氨苯砜 | |
磺胺类 | 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 | 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 |
解热镇痛药 | 乙酰苯肼、乙酰苯胺 |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非那西丁 |
其他 | 呋喃妥英、黄连素(小檗碱)、呋喃唑酮、呋喃坦啶、呋喃西林、硝咪唑、硝酸异山梨脂醇、二巯基丙醇、亚甲蓝、三氢化砷、维生素K3、K4 | 维生素C、维生素K1、苯海拉明、扑尔敏、秋水仙碱、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萘碇酸、布林佐胺、多佐胺、甲氧苄氨嘧啶、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格列本脲、苯海索、丙磺舒、对氨基苯甲酸 |
中药 | 川茵栀黄(含金银花提取物)、金银花莲、珍珠粉、腊梅花、牛黄、保婴丹 | |
注: | 常规剂量可导致溶血 | 大剂量或特殊情况可导致溶血。 |
黄色标注为生活中较常用药物。 |
四、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做 G6PD 缺乏症的检查?
(1)对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黄疸或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寻找原因时。
(2)无症状的 G6PD 缺乏症高危个体(如有遗传家族史怀疑 G6PD 缺乏症者)在服用某些药物之前。
(3)一些 G6PD 缺乏症的高流行地区。
五、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蚕豆病重在预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避免氧化应激,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食物或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进食干鲜蚕豆或薄荷及其制品,避免接触樟脑丸(主要成分萘酚)、臭丸等日用品。乳汁喂养也是诱发溶血的一个途径,宝妈们的饮食也要注意。但并非所有G6PD缺乏症个体进食蚕豆都可诱发溶血,溶血的发生与个体健康状况、进食蚕豆的量有关,生鲜蚕豆比蚕豆制品危害更大,蚕豆诱发的溶血常发生在24h内。
蚕豆病患者所用药物最好在医生或者药师评估后使用。发病或服用(接触)以上食物或相关药物后,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面黄或苍白、尿呈黄褐色或暗红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意大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联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