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月经不调?可能是脑子里有肿瘤!

2024-06-03 14:20:22妇女保健科

诊室里,一位母亲正因为17岁女儿不规律的例假而忧心忡忡:

“医生,我女儿从上了高三开始例假就不太正常,之前30天左右就会来一次月经,最近这一年里就只来了两次,并且两次月经之间还会有少量的出血,都说青春期女孩月经不规律是正常的,我想咨询一下这个是不是因为她压力太大了,需不需要用药治疗呀?”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同样的疑问,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尤其是来例假不到2年的女孩,出现月经不调,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此时由于卵巢未完全发育成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发育尚不完善,尚未形成规律的排卵,月经周期常不规则。

作为青春期过渡的一部分,在月经初潮的第一年月经不规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引起重视,到医院就诊:

◆月经初潮后1至3年内:月经周期<21天或>45天;

◆月经初潮后3年至围绝经期:月经周期<21天或>35天或每年<8个周期;

◆初潮后1年任何一月经周期>90天;

◆15岁或乳房发育>3年后仍原发性闭经;

回到上面的病例,17岁少女“停经半年”,其母持检查结果前来咨询,诉其13岁初潮,月经一直很规律,从高三开始月经周期延长,一年两次月经,且两次月经之间少量阴道出血,2-3天干净,查体发现乳腺发育4期,双乳挤出乳白色乳汁。医生立即给予患者完善女性激素、肝肾功、甲功、雄激素水平,以上检查大部分正常,但泌乳素 8362.19uIU/mL。子宫附件彩超显示:子宫3.9x2.7x3.5cm,内膜0.3cm,双侧卵巢大小约3.2x1.7x2.5cm,双侧卵巢内分别见18-19、20+个囊性暗区,较大约0.7x0.8cm。

医生眉头一皱:泌乳素明显升高啊!马上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MR检查),垂体MR平扫+增强显示: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卵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4x2.0x1.6cm,边界清楚。

综合考虑为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催乳素瘤(大腺瘤),溴隐亭药物治疗同时,当即嘱孩子妈妈立即带孩子前往脑外科会诊,了解神经受压情况。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都心头一紧:垂体瘤是个什么病?脑子里的肿瘤?是绝症吗?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的肿瘤,大多为良性,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常见的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按形态学分类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cm)和大腺瘤(直径>1cm),直径≥4cm的腺瘤称为巨腺瘤。因其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导致多种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如上述垂体催乳素瘤,其过多分泌的泌乳素便是导致月经患者闭经、泌乳的罪魁祸首。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

垂体瘤(尤其是微小腺瘤)早期临床表现很少,最常见的是月经周期延长甚至停经,伴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当垂体瘤较大、生长迅速、放疗或服用溴隐亭后,垂体突然出血或梗死而引起的垂体卒中综合征,可引起突发剧烈头痛、高热、眼肌麻痹、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恶心、呕吐、颈强直、神志模糊,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垂体瘤的诊断?

1. 相应的临床症状。

2. 内分泌检查。

3. 视力视野检查。

4.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头颅平片、蝶鞍分层摄片、磁共振、CT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检查等。

垂体瘤的治疗

1. 药物治疗:是垂体微腺瘤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使近 90%的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或垂体催乳素微腺瘤患者和 75%~80%的垂体催乳素大腺瘤患者的催乳素降低至正常范围。

2. 手术治疗:适应症是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药物治疗不耐受;巨大垂体腺瘤伴视交叉受压等。

3. 放射治疗:主要在药物和手术治疗不成功的情况下使用,通常用于体积增大、侵袭性垂体催乳素瘤或分泌催乳素的恶性肿瘤患者。

孩子妈妈们,别把青春期的月经不调不当事! 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及治疗。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垂体催乳素瘤相对罕见。但应及时治疗,以保护正常的垂体功能和视力,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