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妈妈相继患癌,原来是它出了问题

2024-06-24 15:10:56乳腺甲状腺专科

27岁的她,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却在怀孕期间确诊为乳腺癌,大半年时间内,经历了化疗、手术、放疗,每次住院都是她妈妈陪着她,无微不至。在她治疗结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她54岁的妈妈也被确诊为乳腺癌,从此她们母女俩交换了角色出现在病房。

一年之内,女儿和妈妈相继诊断为乳腺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通过检测发现,原来是母女两的BRCA基因出了问题,那什么是BRCA基因呢?它和乳腺癌又到底有啥关系呢?

1、BRCA基因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Breast Cancer)1号基因,简称BRCA1;几年后,又发现一种与乳腺癌有关的2号基因,称为BRCA2。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BRCA1/2基因,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我们也称它为抑癌基因。但是当BRCA1/2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某些改变时(即“基因突变”),它所具有的抑制恶性肿瘤的功能就会受影响,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尤其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房间,我们的BRCA1/2基因就好比房间的门锁,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阻止坏人进入房间,就好比BRCA1/2基因可以抑制恶性肿瘤发生。但是当门锁出了问题时,坏人就容易进入房间。

目前发现的BRCA1/2的突变有数百种之多,但是并非所有的突变都会导致癌症发生,只有出现有害性突变的时候才会增加癌症风险,而一些良性突变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就好比房间门锁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影响它把门锁住,就还是可以阻止坏人进入房间。

2、正常人有必要做BRCA1/2基因检测吗?

美国的一份资料显示,在3亿多美国人中约250,000-500,000名携带有BRCA1/2突变,即每1万人中约有8-16人左右有突变。其中在德系犹太人, 冰岛人,法裔加拿大人中比例较高,而亚裔中比例较低。因此对于正常人来说,没有必要常规去做该基因的检测。

3、哪些人需要做BRCA1/2基因检测呢?快来对照看看。

(1)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若已确诊为乳腺癌,满足以下 1 个或多个条件:

①发病年龄≤45 岁;

②发病年龄≤50 岁并且有 1 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也为发病年龄≤50 岁的乳腺癌患者和 (或)1 个或 1 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 / 输卵管癌 / 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③单个个体患 2 个原发性乳腺癌,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 岁;

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 2 个或 2 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 (或) 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

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3)诊断为卵巢上皮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患者。

(4)男性乳腺癌患者。

(5)具有以下家族史的正常人: ①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 ②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乳腺癌患者 (至少有 1 个发病年龄≤50 岁) 和(或)卵巢上皮癌 / 输卵管癌 / 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一级亲属:是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二级亲属:一个人和他的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级亲属:表兄妹或堂兄妹。

4、如果检测发现BRCA1/2基因突变要怎么办呢?

BRCA1/2基因突变可以让乳腺癌的风险增高8到10倍,携带有害基因突变的人,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往往更年轻,也更容易发生双侧乳腺癌,建议比其他人的更频繁的接受定期筛查,建议从18岁时开始养成乳房自查的习惯,25周岁后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最好每6-12个月一次乳腺彩超、每年一次乳房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和治疗。对于部分患癌风险特别高的人,也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药物或手术预防。(大家熟悉的好莱坞女星安吉莉娜.朱莉就是因为有BRCA基因突变而选择了预防性的乳房切除)

5、BRCA1/2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肯定就不会患乳腺癌吗?

BRCA1/2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确可以大大降低了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乳腺癌患者中,仅有5%-10%的患者携带有BRCA1/2基因的有害突变。目前普遍认为乳腺癌是多因素致病,除外BRCA1/2基因,乳腺癌的发生还跟家族史、既往良性乳房疾病、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生育哺乳状况、避孕药、饮食烟酒、暴露电离辐射、体重、体育锻炼等有关,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找不到任何明确的致病因素。因此BRCA1/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并不能一定保证你不会患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但大家不必谈癌色变,乳腺癌可防可治,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我们可从饮食、体重、生活方式上改变,适龄婚育,正确哺乳,适当锻炼,减少烟酒及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即使发现可疑病变,也能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

作者简介

张海燕  副主任医师、美容主诊医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外科(成人)党支部书记;外科(成人)病区副主任;乳腺专业组组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乳腺保健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专科分会常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分会委员;

星火计划乳腺疾病诊疗标准化及微创手术培训项目特聘讲师;

四川省妇幼“第三届妇幼健康十佳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