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有个洞咋办呢?
2023-05-23 16:07:44耳鼻喉科
宝贝的小耳朵上面有个“洞”,这是什么呢?老一辈的人说是“仓耳”、“粮仓”是“聪明眼”......但我们知道那不是真的“聪明、福气”,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认识它--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其发生率达1.2%,可一侧或双侧发病,单侧多于双侧,男女发病比例约4:1。其发生的原因是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界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也有少数人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
表现为在耳轮脚前方有尖样的“小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前瘘管的瘘口”,但有些瘘口藏于耳轮脚背面、三角舟、耳甲腔,耳后甚至外耳道,不易被发现,之类瘘管被称为异位耳前瘘管。
瘘口下面延续着瘘管,是一根盲管,瘘管狭窄,深浅长短不一,可能有分支或弯曲扭转,深达耳软骨与软骨膜相连,少数甚至穿透软骨达其深面或向前深达腮腺内部。
耳前瘘管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引起此病的原因主要是里面的那个小小的瘘管不停的从上面脱落鳞片,就像鱼鳞一样季节性的脱落,这些东西会导致内部发炎,加之耳朵痒痒的时候不停的揉把细菌揉了进去就很更容易发炎了。所以耳前瘘管不是病,耳前瘘管感染才是病哦。
耳前瘘管的护理: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挤压瘘口或反复搔抓瘘口及周围皮肤;
2.积极控制外耳廓皮肤的炎症,如湿疹(婴幼儿较多见)、皮肤局部感染(毛囊炎等)等等;
3.瘘口周围出现红肿或疼痛时及时就诊。
耳前瘘管的治疗:
无感染史,无需特殊处理,做好日常皮肤护理即可。
若有反复红肿疼痛、有异味的分泌物反复流出或挤出或者短期内因感染形成脓肿,及时就医,炎症控制后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
该手术无年龄的限制,遵循无感染无需处理,有感染史建议尽早手术的原则。
对于初次患病的患者,如果症状不重,且无反复发作情况,可以先酌情观察,如有反复发作史,则需要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感染导致脓肿形成,需要首先切开引流(浅表的脓肿多为无麻醉情况下切开,因为局部炎症反应重,对局麻药的反应较差),其次需要连续7-15天不等的伤口换药时间,换药是需要双氧水反复清理伤口里面的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最后伤口炎症基本控制了接受手术根治治疗。
参考文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黄选兆等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IBSN 978-7-117-09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