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血便的那些事

2022-09-11 14:30:40新生儿科

出新生儿科门诊时,经常碰到家长们带着新生宝宝神色凝重地来就诊,“医生医生,宝宝拉血了!”确实,近年来新生宝宝发生血便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或多或少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甚至恐慌,“血便是咋回事儿呀?对宝宝影响大不大?该啷个办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新生儿血便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新生儿血便?顾名思义大便里带血,血量不等可表现为血丝,血点、血凝块等,可以混在大便里或者附在大便表面,颜色多为淡红,鲜红或者暗红、柏油样。

但是,不是尿不湿上看到的血都是血便!这就需要与以下几种情况相鉴别。

(一)可能是来自阴道的血。女宝宝在母亲体内时会受到雌激素、孕激素等影响,出生后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很快下降,可能出现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此为正常生理现象,称为新生儿假月经,通常可持续1周。血性物质混在大便里易被误认为血便,因此女宝宝家长发现大便里带血时同时注意一下阴道口是否有血性物质以除外假月经可能。

(二)可能是来自妈妈的血。宝宝出生时如果吞入较多混有妈妈血液的羊水,可能出现血便,但多以呕血为主,大量血性羊水吞入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母乳喂养时母亲乳头破裂而咽下母亲血液可出现血便,此类血便多以暗红色、柏油样或黑褐色为主。

(三)可能不是“血”,如果宝宝在服用铁剂,可能使大便呈褐色,大便隐血阳性,此为亚铁离子造成的假阳性。

出现以上几种情况的话,宝妈们不需要担心,此类“假性血便”观察即可。

“真性血便”来源于肠道,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原因进一步观察及治疗。

(一)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俗称蛋白过敏,母乳、牛奶粉、羊奶粉等均可能导致蛋白过敏出现血便,主要与新生儿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母亲进食过敏性抗原亦可通过母乳喂养传递给宝宝引起过敏。有过敏性家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寻麻疹等宝宝发生过敏风险增高。该类小宝贝可仅以血便为表现,部分宝宝可能出现湿疹、寻麻疹等皮肤表现,多数一般情况较好,不伴有吐胀、发热等。在母乳喂养的患儿中,母亲应尽量减少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可疑食物,如牛奶、鸡蛋、坚果和大豆、鱼、贝类等。母乳喂养食物回避情况下,患儿血便症状无法改善者或者对配方奶过敏的患儿,建议换用深度水解奶喂养;如深度水解奶喂养患儿症状无法改善或者重度过敏症状患儿,建议氨基酸奶粉喂养。

(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一种新生儿危重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血便是其常见表现,但同时往往合并腹胀、频繁呕吐、腹泻、发热、精神状态差等表现,肠道超声及腹部拍片等可以协助诊断及辨别。早产、围生期缺氧、感染、喂养不当是其危险因素,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出现血便,需要高度警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需住院治疗,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外科手术干预。

(三)肛裂:胎便首次通过肛门或大便干硬可能导致肛门粘膜裂口,出现大便表面带血,有时会出现便后滴血。家长需要保持肛门清洁,也可外敷止痛抗炎软膏。如有便秘原因需同时治疗。

(四)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新生儿肠道合成少等原因,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进而引起依赖维生素k合成的相关凝血因子不足,出现凝血障碍引起新生儿出血。可表现为新生儿血便,典型的常发生于生后1-7天,也可晚发于生后2周-2月,血便以黑便为主,病情较轻者4-5日可自行缓解,量大者甚至鲜血便。常常合并其他部位出血表现,比如皮肤淤斑淤点,脐带渗血,严重者颅内出血等。处理上以额外补充维生素K1为主,轻者口服,重者可肌注或者静脉使用。新生宝宝出生时均常规肌注维生素k,生后充分喂养,母乳喂养宝宝建议母亲多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蔬果类及鱼类,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所以宝妈们也无需过度担心。

(五)感染性腹泻:又称肠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细菌性肠炎可表现为粘液血便或血丝便,大便外观有像鼻涕样的脓血便,抗感染治疗3-5天,多数可缓解;病毒性肠炎出现血便者少见。

(六)乳糖不耐受:各种原因导致肠道损伤,引起肠粘膜乳糖酶缺乏,导致宝宝对奶中的乳糖消化不足,常常以腹泻、胀气、大便酸臭为表现,部分宝宝可出现血丝便或点状血便,补充乳糖酶多数即能缓解。

仅以新生儿血便为表现的单纯性血便,大多经过治疗可较快改善,多数不会遗留后遗症,所以宝妈们也无需过度担心,密切配合医生,但一些危重症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或伴有呕吐腹胀、发热、反应差等其他症状需尽快治疗,避免延误时机。

小贴士:在新生儿阶段,我们平时需关注宝宝吃奶、反应、体温及大小便等,有无奶量明显减少甚至拒乳,频繁吐奶而非溢奶,有无腹胀,尤其吃奶前是否腹胀明显,有无发热及精神状态差等表现。发现宝宝血便后不要马上扔掉尿不湿,可留取照片,或将样本带至医院就诊,这样医生对血便的性状及量有更客观的判断。如果留取大便标本需取异常部分,同时不能直接从尿不湿上刮取,解便后至少1小时内送检。

参考文献:

1.杨云帆.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及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2):177-180.

2.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2020)

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

4.孙欢.新生儿孤立性血便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