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爱莎公主”
2023-08-09 11:10:55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
还记得2014年电影《冰雪奇缘》么?一上映就风靡全球,大街小巷总能看到装扮成“爱莎公主”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群和爱莎公主头发很像的人,他们的头发、眉毛、睫毛也呈白色或金黄色,由于眼睛不能见强光,平时怕晒太阳,在夜晚月光下活动相对舒适,也被称为“月亮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美丽名字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罕见病——白化病。
一、什么是白化病?
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白化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17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65,即65个正常人群中,就有1个人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
二、白化病临床表型特征有哪些?
1.眼白化病(OA)
病人仅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该类型仅局限于眼部,在女性患者中很常见,症状相对较轻,但眼部视网膜和虹膜黑素完全或部分缺失,出现眼球震颤及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降低。
2.眼皮肤白化病(OCA)
除眼色素缺乏和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外,病人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色素缺乏。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
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肤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异常,如同时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和具有出血素质的Hermansky-Pudlak综合征,这类疾病较为罕见。
三、白化病常见致病基因有哪些?
1.TYR(tyrosinase 酪氨酸酶)基因:位于11q14-11q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变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改变,导致OCA1(包括OCA1A和 OCA1B)。
2.OCA2 基因:位于15q11.2-15q1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编码一种PH调节蛋白来支持黑素生成。基因突变可导致OCA2型,此型随年龄增长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
3.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YRP1 ):位于9p2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变与OCA3型有关,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 为浅褐色或褐色;
4.膜相关转运蛋白基因(MATP)又称AIM1、SLC45A2基因:位于5p13.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OCA4型;
5.SLC24A5基因:位于15q2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编码溶质载体蛋白,属于钾离子依赖的钠钙交换蛋白的一种,基因突变可导致OCA6型;
6.C10orf11基因:位于10q22.2-10q22.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蛋白,参与黑素细胞的分化,基因突变可导致OCA7型;
7.TYRP2基因:位于13q3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编码参与黑素生成酶的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基因突变可导致OCA8型;
8.GPR143基因: 位于X染色体,X连锁隐性遗传,编码产物OA1是一种 G 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素小体生长失控。基因功能异常导致眼白化病型。
四、白化病的危害有哪些?
1.患者皮肤因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易被日光中的紫外线伤害而发生日光性皮炎,患皮肤癌的可能性较正常人高。
2.患者眼黑色素的缺乏,导致出现畏光、眼球震颤和无法矫治的严重视力低下等症状,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3.心理层面的困扰,因为外貌异于常人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往。
五、白化病遗传方式是什么?
1.白化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双亲外观正常,但是都携带了白化病致病基因,如果夫妇双方同时将所携带的致病基因传给子女,就会患病,而且子女中男女患病概率均等,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是25%。
2.白化病少数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者的双亲外观正常,但是其母亲X染色体携带了致病基因,后代男孩中,50%为正常者,50%为患者;后代女孩中,50%为正常者,50%为携带者,携带者通常无临床表现,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传男不传女”。
六、白化病的一般治疗措施有哪些?
1.日常防护: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当紫外线强烈时,应注意物理防晒(戴墨镜、帽子,穿长袖衣服,涂抹防晒霜等),尽可能地减少阳光直射暴露。
2.药物的治疗:目前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常被提及的药物是尼替西农(Nitisinone)治疗眼皮肤白化病I型配合医生随访。
3.眼睛的治疗:病人需定期去眼科检查并监测视力,若出现近视、远视或闪光等问题,配戴眼镜改善;若出现头位斜视眼球震颤严重者,必要时需手术矫正。
4.心理咨询:家长正确引导,社会关心,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预防:目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已出扩展版携带者筛查,其通过NGS方法能检测486个基因的变异,可以一次性筛查本地人群中携带频率高的661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疾病(包含白化病中最常见的TYR基因、SLC45A2基因、OCA2基因、GPR143基因)。如果家族中已有白化病的先证者,那先证者的父母就不能用扩展版携带者筛查方案来评估携带状态了,需要对先证者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或者针对白化病的基因包进行基因诊断,先证者父母针对先证者明确的致病突变位点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先证者父母再次生育时,就可以针对验证过的位点进行产前诊断避免再次生育患儿。如果先证者的致病基因不能明确,其父母再次生育时就不能针对性进行产前诊断了。
参考文献:
[1] GrØnskov K, Ek J, Brondum-Nielsen K.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rphanet J Rare Dis. 2007;2:43.
[2] 袁萍,李卓,夏涛,李洪义.中国白化病群体调查研究25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2):4-6.
[3] [1]李巍, 白化病的基因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12-01.
[4] Federico JR, Krishnamurthy K. Albinism.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August 2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