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改良赛丁格穿刺术成功搭建“生命通道”——省妇幼新生儿科成功为595克“熊猫宝宝”PICC置管

2022-05-23 17:21:51新生儿科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必要条件,对超早产儿而言,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就是他们的“生命通道”。

我院新生儿科入住了这样一名“熊猫宝宝”:孕周仅29+周,出生体重仅为595g,身长30cm,与一张A4纸张长度相近。“熊猫宝宝”各类器官发育不成熟,依 靠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营养液供给能量支持生命。她的皮肤娇嫩呈胶冻状,吹弹可破,血管细如发丝,手腕还没有成年人的食指粗。入院当日成功置入脐静脉导 管,解决了短期静脉治疗支持的难题。随着脐静脉导管使用期限日益逼近,为她建立长期有效的血管通道,保证静脉营养液的输入迫在眉睫。如何完成这一技术挑 战,新生儿科PICC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研究置管方式,讨论置管计划。最终决定采用今年开展的新技术——改良赛丁格穿刺术进行,使用相对较细的留置针套 鞘穿刺再导入PICC穿刺针导引鞘。操作由置管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黄海蓉、肖义维进行,她们顶着压力,迎难而上,拆包、消毒、铺巾、穿刺、送管,配合默 契,一气呵成,并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

什么是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

它是使用留置针做引导,将PICC穿刺针鞘送入血管的技术。相对传统的置管方法,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更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血管较细的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

我院新生儿科PICC团队成立于2009年,成功穿刺置管1000多例。近年来,团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功开展PICC心电图定位、PICC体 外手法复位及改良赛丁格穿刺新技术,不断精进置管及维护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重症患儿静脉营养管理保驾护航。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为更多患儿提供优 质护理的同时,也体现了新生儿护理团队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