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叶酸比普通叶酸效果好?叶酸还可以治疗高血压?关于叶酸的江湖传闻是真的吗?
2023-11-15 14:33:05临床药学科
孕期补充叶酸是民众耳熟能详的话题,大多女性都知道在备孕以及孕期需要常规补充叶酸,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选择活性叶酸还是普通叶酸也是一头雾水。还听说叶酸不仅孕期需要补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群体也需要补充。但是有研究发现了它竟然会促进癌症的发展,让大家伙瞬间凌乱了,叶酸该咋个选?该咋个补?还安全吗?关于叶酸,临床药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了解之后你就知道真相了。
一、建议备孕期就开始补充叶酸?
答案是:正确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孕妇的营养素补充剂,超过50%的胎儿神经管缺陷(NTDs)病例与妊娠初期叶酸不足有关。胎儿神经壁的折叠和神经管的闭合发生在受孕后22-28天,母体完全吸收叶酸需4周,为使妊娠期妇女体内的叶酸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建议备孕妈妈在怀孕前3个月就要开始服用,才能确保胚胎早期有一个较好的叶酸营养状态,这样在怀孕早期胎儿神经管形成的敏感期中,足够的叶酸才能满足神经系统发育的需要,而且要在怀孕后的前三个月中坚持服用才能起到最好的预防效果。
二、活性叶酸比普通叶酸好?
答案是:适合人群不一样
活性叶酸和普通叶酸不能以好与不好来评判,只是适合人群不一样。活性叶酸叫做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它是叶酸活性化代谢的关键产物。普通叶酸在人体内本身没有活性,必须通过体内叶酸代谢酶代谢转化为活性分子5-甲基四氢叶酸(5-MTHF)也就是活性叶酸的形式才能被利用。
部分人群由于叶酸代谢通路关键酶(如MTHFR)的基因突变将非活性的叶酸转化为活性叶酸的能力降低,影响叶酸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物学效应。而活性叶酸具有无需转化直接进入代谢产物被人体利用的特点,理论上它对于有叶酸代谢障碍的人群更为适用,例如MTHFR基因突变的人群。
这里就要说到MTHFR 基因型了,有CC型、CT型、TT型三类,CC型(野生型)是正常的,CT型(杂合突变型)和TT型(纯合突变型)是基因突变型,基因突变型将普通叶酸转化为活性叶酸的能力降低,其中TT型最弱。据调查显示,在中国人群中,有约40%-70%女性带有代谢缺陷基因不能正常代谢叶酸。
对于叶酸代谢障碍的人群必须使用活性叶酸吗?其实也不然,何药师又去深度查询资料发现:
文献表明当摄入相同量的叶酸时,高危MTHFR 677 TT 基因型的人的平均血液叶酸浓度仅略低于正常(CC)基因型的人,约低 16%。
因此国际上权威机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认为MTHFR 677T突变人群并不一定要补充活性叶酸,仅仅建议所有可能怀孕的育龄妇女包括携带突变基因的妇女每天摄入 0.4mg 叶酸。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指南也不建议常规筛查叶酸代谢基因,我国指南则建议MTHFR 677 TT 基因型女性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增加补充剂量或延长孕前增补的时间。
由此看来不知道自己叶酸代谢基因型的孕妈妈也不要担心,规律补充普通叶酸是非常可行的。需要提醒各位选择活性叶酸的孕妈妈,目前国内的活性叶酸尚无药品批文,仅有保健食品批文,活性叶酸需要选择正规途径购买,确保使用安全。
三、叶酸还可以治疗高血压?
答案是:根据高血压类型
高血压是导致当今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原发性高血压中有一类特殊的高血压称之为H型高血压,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一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血Hcy≥10 mmol/L)。
Hcy水平升高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Hcy通过抑制体内内源性硫化氢的生成活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从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及血管增生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现象。
Hcy代谢过程需要叶酸的参与,叶酸缺乏或叶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缺陷或基因突变是导致血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上需要加用叶酸。根据指南,0.8mg/d的叶酸具有最佳的降低Hcy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血压,保护患者心脑血管。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补充叶酸,对于没有出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患者不建议常规补充。
叶酸的作用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还具有纠正贫血、降低痴呆风险等。最后我们也把“过量服用叶酸会增加癌症风险”这篇文章的原文翻出来仔细阅读后发现,这项研究是进行的动物研究,研究发现补充过量叶酸会导致体内癌组织内的甲硫氨酸循环加快,可促进肝细胞癌发展。但该研究摄入过高组用量为20mg/kg。远远超过我们孕妇叶酸0.4-1mg/d的摄入量。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开剂量去谈毒性,也就是说,合适的范围内科学补充叶酸,并不会出现摄入过量的情况,无需过多担心。
参考文献
[1] Practice Bulletin No. 187: Neural Tube Defects. Obstet Gynecol. 2017 Dec;130(6):e279-e290.
[2]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
[3] 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指南(2017)
[4] 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5] https://www.cdc.gov/ncbddd/folicacid/mthfr-gene-and-folic-acid.html#modify-prote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