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妇科(盆底疾病防治中心)

简介

一、科室概况和人才队伍

普通妇科(盆底疾病防治中心)是妇科的亚专业科室,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科室,国家级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县级医院腔镜培训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分中心。

科室共有在职医师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名;具有医学硕士学位医师7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学术带头人陈德新,二级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妇产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目前科室有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阴式手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腹腔镜专委会委员1名;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4名;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盆底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4名,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妇科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5名;四川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与医学智能化委员会常务委员1名;四川省循证医学第三届青委会青年委员1名。

二、医疗技术水平

科室致力于妇女全生命健康周期的管理,围绕妇科微创治疗,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1.微无创诊治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普通疾病的诊治,包括:

①以“宫内疾病”诊治为特色,积极开展宫腔镜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纵膈、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病种,且大部分病种已实现日间手术,即诊即治。

②在“无瘢痕”理念的倡导下,积极开展创伤小,恢复快的微无创手术。针对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异位妊娠等良性疾病,积极开展微创腹腔镜手术,甚至创口更小的经脐单孔腹腔镜,以及腹部无创口的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针对子宫肌瘤,这个腺肌病等,引进先进的海扶治疗仪,实现了不开刀不吃药的无创治疗。

③守护最美的夕阳,针对老年女性难以启齿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科室践行诊断精准化,治疗个体化。针对中重度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陈旧性会阴裂伤、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性功能障碍等不同病种进行个体化的综合评估,不仅能开展传统的各类非网片适宜手术治疗,也可实施复发率更低的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经腹腔镜或经阴道的生物材料植入的盆底重建术。其中科室改良技术《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获批国家适宜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科室其他核心技术,包经骶骨骶韧带悬吊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侧腹壁悬吊术,不仅能开展传统的腹腔镜手术,还能开展经阴道的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

④开设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管理,让女性远离痛经的困扰。针对引起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瘤,采用手术与药物联合的方式,去除病灶,保留生育力。针对顽固性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开展多学科合作,个体化制定诊疗方案。

三、科研及教学情况

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SCI文章4篇,核心期刊文章5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2部,副主编5部,参编10部,拥有实用新型专利4项。科室拥有1名硕士生导师,每年承担研究生10余人次,本科生40余人次、规培生40余人次、进修生50余人次的教学,注重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共同培养。科室重视教学,中高级职称医生均兼任成都医学院的妇产科学教学工作,承担技能培训、理论授课、实习带教等活动。

科室积极参加大妇科的业务学习,院内的各类临床/科研/教学培训,并积极沟通协调院内相关科室,搭建院内外多学科团队。组织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进行盆底功能相关的临床与基础诊治新进展及相关手术技巧研讨和推广。

四、科室文化

将秉承“以精湛医术治病,以仁爱之心救人”的理念,竭诚为广大妇女提供规范化、微无创化、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五、联系方式

1.住院部:4号楼9层(电话:028-65978599)

2.门  诊:1号楼4层(电话:028-659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