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里的科学:通过大便性状早期发现胃肠疾病(上篇)

2025-02-13 11:02:16小儿内科二病区

宝宝的便便是每位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手宝爸宝妈,孩子每次拉完大便必定要看一下尿不湿:大便干了、稀了、奶瓣、泡沫、血便等等,各种的问题让家长焦头烂额。下面我就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确解读婴幼儿的大便吧。

一、婴幼儿正常大便图谱

1.胎便是什么?

新生儿出生后排出的第一种大便称为胎便。胎便质地黏稠,呈墨绿色或棕黑色,无臭味,约2-3天排完。

多数新生儿于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未排出胎便,需警惕消化道畸形哦。

2.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婴幼儿的大便和年龄、喂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多于配方奶喂养新生儿,甚至可多达每天12次,或每次哺乳后都有排便,大便为金黄色稀便,略酸味。

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为黄色稀糊状,味臭,每天1-3次左右,相对规律。大便常有奶瓣,和消化功能还不够成熟有关,不代表肠道有问题哦。

添加辅食后婴儿的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并逐渐成型。

3.什么是"攒肚"?

部分母乳喂养婴儿在满月后出现大便次数逐渐减少,1-2周、甚至更长时间排便1次,即通俗说的"攒肚"。大便外观粘稠或糊状,黄色。"攒肚"的婴儿一般不伴呕吐胆汁、腹胀等症状,医生可进行查体及初步评估,要避免过度检查及干预,也要避免漏诊肛门异常、巨结肠等先天性疾病。

4.婴儿每天多少次大便是正常的?

经常有宝妈问医生:到底每天几次大便算正常?脱离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医生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

比如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如果生长发育良好,也没有疾病的表现,每天10次大便算是正常的。但如果平常大便每天只有1-2次,突然增加到每天5-6次或更多,也算是腹泻。

5.大便的气味

正常大便没有很特别的味道,但如果出现异味,考虑原因如下:

臭味:进食蛋白质多,没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这些东西都是臭的。

酸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类被发酵产生酸味。

腐烂、腥臭味:提示肠道细菌感染。

6.泡沫便有问题吗?

泡沫样大便提示大便中有气体,气体是没被吸收的糖在大肠中发酵形成,常伴有酸味,这些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乳糖不耐受还可表现为肠鸣明显、容易有尿布区红疹(酸性刺激)。

母乳中的乳糖含量高于普通配方奶(7.5%&4.8%),易出现泡沫便等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但多数是生理性的,不需要干预。

7.大便中奶瓣是不正常的吗?

大便中的奶瓣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说是未消化的脂肪和钙或镁结合后形成的皂块,有的说是奶中酪蛋白的凝结物。婴儿的肠道功能还没有完善,如果生长发育正常,大便有少量奶瓣不代表肠道有问题。

8.大便粘液有问题吗?

如果小婴儿出现黏液便,量比较少,而且饮食、精神都是正常的,可能是肠道受到某些轻度刺激后的反应,无需担心。

如果粘液便伴随大便中有血,或者出现腹痛、呕吐、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则需要注意了,这些可能是肠道疾病的表现。

二、家长行动指南

1.何时需要立即就医?

大便带鲜血或黑便;

水样大便伴囟门凹陷、尿量减少;

高热(≥39℃)伴黏液脓血便等。

2.大便标本留取规范

不能取尿不湿或地面的大便;

取大便的异常部分(黏液/血丝处);

需要专门的容器;

1小时内送检;

避免尿液污染;

冷藏保存(非冷冻)等。

宝宝的便便不是‘脏东西’,而是健康晴雨表!收藏这篇指南,下次换尿布时,您也能变身‘便便侦探’,守护宝宝肠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