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抱出来的懒”!》——儿童康复师手把手解密婴儿爬行背后的大学问与科学引导小妙招

2025-05-14 15:10:52儿童保健科

      不爬?那就走两步试试!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这种说法虽符合大多宝宝的发育节奏,但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小可爱——或是天生个性使然,或是养育方式不同,又或是环境因素作祟,导致有的宝宝变身"佛系蜗牛"迟迟不愿爬行。

  一、爬行究竟藏着什么魔法,需要我们如此关注?让我们揭开六大神奇功效!

  1、肌肉力量充电站:爬行时,宝宝的胸肌、背肌、腹肌和四肢肌肉都会得到锻炼,为将来的直立行走打下黄金地基,同时爬行也是运动发育中的“基石动作”。‌

  2、协调能力特训营:爬行可以提升四肢灵活性、身体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还能增强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强强化左右脑信息的传递,减少未来阅读、书写中“镜像颠倒”风险。‌

  3、关节稳定工程师:爬行有利于抗重力伸展模式和激活核心肌群来提供力量储备,肩、髋关节的协调合作,预防未来运动中的代偿姿势。

  4、空间认知魔法师:爬行中头部位置变化刺激前庭觉和本体觉发展,增强平衡能力与空间定向感。

  5、智慧启蒙加强班:自主移动激发好奇心,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和记忆力的早期形成。

  6、安全感充值站:养独立探索的勇气,爬行赋予宝宝掌控环境的信心,减少分离焦虑;亲子互动桥梁,家长通过游戏引导爬行,增强亲子信任感。

  二、踩雷预警!这些爬行误区你中招了吗?那该怎么办?

  1、误区警报!趴着玩=虐待宝宝?大错特错!

  典型表现:六月龄前的小懒虫,趴下秒变嘤嘤怪!

  康复师划重点:想get爬行技能,先要超爱趴着玩!建议从新生儿期开始玩转"三阶趴趴乐":

  ①人肉沙发趴(趴在爸妈胸口)→②大腿滑梯趴(趴在爸妈的腿上)→③床垫探险趴(自己趴床上)!让宝宝逐步解锁前臂和肘关节支撑,每天来点萌萌哒dev"抬头杀"训练!

  每日必修课:5-10次/天,每次1-3分钟(看宝宝心情值随机调节)。

  四月龄解锁新姿势:左右翻滚10-20次/天

  五月龄变身小海豹:自由切换俯卧撑姿势,想趴多久就多久!

  安全小贴士:①奶后1小时再开趴 ②新手宝宝要确保口鼻畅通无阻 ③运动健将宝宝的活动区要清空危险物!

  2、误区警报!坐稳=坐着不动?大错特错!

  典型表现:宝宝坐稳之后,不敢摸不敢碰,生怕碰倒了!家长陪玩模式单一,想要的东西家长会马上送到身前,不想坐着玩时一哭闹,马上抱离地面!

  康复师划重点:坐得够稳、灵活转换才能爬得更好。试着给宝贝来点「摇摇乐」特训——左右轻轻晃,小手撑地忙!玩具要放「差一丢丢」的黄金距离,特别是需要弯腰才能捡到。看着崽崽从「坐如钟」慢慢变成「趴地虎」,这才是激活爬行小马达的正确打开方式!记住,别让宝宝直接从坐姿到站立,多练「不倒翁」才能解锁爬行新地图哟~

  3、误区警报!地上脏!不安全!限制探索!NONONO!

  典型表现:家长对宝宝“爱不释手”,频繁抱离地面+爬行限制=空间感知力掉线!小心崽崽变"小醉汉"——跌跌撞撞不会找平衡,摔倒不会自我保护。

  康复师划重点:爬行通关密码=空间自由+玩具引导。6月龄后为宝宝准备平整的地面游乐场,告别"袋鼠式圈养"。当宝宝开启"小海豹腹爬"模式时,适当举高玩具引诱TA撑起小胳膊!上肢力量UP↑爬行技能GET✓,顺滑解锁手膝爬新姿势!

  牢记三不原则:不代劳(禁用学步车)、不催促(遵循发育节奏)、不圈养(开辟安全探险区)!

  三、宝爸宝妈在家庭训练中怎么练习爬行呢?

  1、匍匐爬行(腹爬):

  宝宝最先从匍匐爬行开始练习,其前提是宝宝不抗拒俯卧位,同时抬头可达90°,倒肘和前臂足以支撑胸部能离开床面。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让宝宝俯卧位,在面前1米左右的距离放置一个他喜欢的或者色彩比较鲜艳的玩具,妈妈或者经常带宝宝的人在前面喊着宝宝的名字或以其他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引导他向前爬;

  可以用手辅助脚踝使宝宝的脚掌内侧紧贴地面交替双下肢,让宝宝找到脚掌蹬在地上或者垫子的感觉,屈左腿时引导宝宝伸右手够玩具,让宝宝有自行蹬左腿的动作从而达到伸右手抓玩具的目的,养成左手右脚交叉爬行的正确运动模式,爬到玩具旁边后,就把玩具给他,让他知道这是他通过爬行自己拿到的。如果宝宝爬几步不愿意动了,就将玩具往前挪一挪,目的是不打击宝宝的积极性。当这样的爬行熟练以后,可以适当将玩具后移。逐渐喜欢上一边趴一边爬行玩耍,建立主动积极的爬行意识。

  2、手膝位爬行(四点支撑爬):

  匍匐爬行逐渐熟练以后,可以开始锻炼宝宝的手膝位爬行能力 ,锻炼方法是宝宝俯卧位时,先引导宝宝双手撑在垫子上可以抬离胸部和肚子,诱导宝宝下肢做屈髋屈膝的动作,尽可能多保持手膝位支撑的稳定性,如果还不能撑起自己的部分躯干,我们可以借助浴巾或者毛巾,放在宝宝(肚子)躯干处,帮助他减轻重量,人为地让他呈手膝位支撑,在宝宝支撑时左右晃动浴巾或毛巾,逐渐减少家长辅助的力量,让宝宝自己保持手膝位爬行。

  也可以在宝宝匍匐爬行的过程中人为的设置障碍物,比如枕头,卷起来的浴巾或者大人的双腿,注意障碍物的高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促进宝宝手膝位爬行时最好在爬爬垫上进行,不宜在床上太软的地方练习,以免增加爬行难度。宝宝学会爬行以后应该更加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设定爬行区域,将小件物品,易碎物品,药品以及插座等收拾起来,避免意外发生。(康复师省钱小妙招:练习爬时用整件的矿泉水做出一个围栏来,会爬了之后扶着站还稳当,学会走之后全家一起喝掉还实用)

  四、最后,给家长的爬行修炼小建议

  ※佛系养娃:尊重宝宝自己的节奏,短时高频训练更有效

  ※补救方案:爬行不足?平衡、感统训练来帮忙!

  ※异常信号:14月龄后仍无爬行意愿或姿势明显异常不协调,快来找专业评估

  ※若还有其他相关育儿问题,欢迎来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028-65978602。

  作者:董旭阳、付跃馨

  参考文献[1]

  朱海峤. 婴儿爬行训练不可少[J]. 中华家教,2002, (4):44.

  [2]贾爱云,丁志杰,刘淑文. 婴儿期爬行不足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115-116. DOI:10.3969/j.issn.1671-1246.2008.18.067.

  [3]参考《国际婴儿运动发育促进指南》及WHO儿童发育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