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排尿难?别焦虑,你可能中了PUR的招
2025-04-27 14:48:06产科晋阳病区
在产科病房,我们会听到妈妈们悄悄问:“生完孩子,为啥连尿尿都成了难题?”想象一下,膀胱就像一个被压扁的气球,分娩时被宝宝“踩了一脚”,暂时失去了弹性,导致尿液滞留——明明感觉憋得慌,却怎么也排不出尿。
医学上定义:产后6h内,产妇下腹有胀满感,有排尿欲望,但无法自行顺利排尿的情况。或尽管有排尿但导尿或超声发现残余尿量(elevated postvoid residual,PVR)高于150mL。这就是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简单来说,就是“有尿排不出”或“排不干净”。
PUR的危害:别小看“憋尿”的威力!
1.感染风险UP↑:尿液滞留是细菌的“温泉派对”,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盂肾炎。
2.膀胱损伤:过度膨胀可能导致肌肉纤维断裂,影响未来排尿功能。
3.子宫复旧受阻:胀大的膀胱会挤压子宫,影响收缩,导致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4.心理压力:“尿不出来”的焦虑,可能让妈妈焦虑,影响母乳喂养和亲子关系。
PUR的具体表现:你中招了吗?
产后尿潴留的“信号”可能很隐蔽,需警惕以下表现:
1.产后6小时仍未排尿
2.有尿意却像“挤牙膏”,滴滴答答不顺畅
3.下腹胀痛,像“压了一块石头”
4.频繁尿意,尿完仍觉得没排空,或每次尿量<100ml
5.按压下腹部能摸到鼓起的膀胱
注意:产后第一次排尿至关重要!如果排尿困难,请立刻呼叫护士小姐姐!
PUR高危人群自查,哪些情况容易“中招”?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条,产后要格外关注排尿情况:
1.产程过长:尤其是第二产程(用力阶段)超过2小时,膀胱被压迫过久,累到“罢工”
2.器械助产:产钳或胎吸助产的妈妈风险增加3倍!
3.会阴侧切或严重撕裂:疼痛和水肿可能抑制排尿反射。
4.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麻醉剂可能让膀胱神经“睡过头”,感知不到尿意
5.巨大儿或多胎妊娠:子宫过度膨胀影响膀胱功能。
6.既往尿潴留史:有“前科”的妈妈更易复发。
PUR的预防与预测:让膀胱“乖乖听话”
未有尿意前:
1.即刻进食、水——摄入约500ml的液体、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
2.可使用温毛巾对下腹部进行热敷,热敷范围在10cm左右,可重复热敷 3-4 次,直至产妇在热敷期间产生尿意及时排尿。
注意:热敷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3.鼓励尽早排尿:产后2-4小时可尝试排尿(即使没尿意),最好在4小时内完成。
有尿意后:
在家属的陪同下尝试解尿,如解尿顺畅,无下腹部胀满感,无需任何干预。
有尿意后未能解尿或排尿不尽:
1.诱导排尿:首先可在产妇排尿同时开启水龙头听流水声。38-40℃的温水冲洗外阴部刺激尿道周围神经诱导排尿。建议在家属陪伴下采取半蹲姿势排尿。
2.热按摩疗法:产妇取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热毛巾敷下腹部,然后轻轻上下轻柔按摩,时间为5-10min,若仍不能排尿可重复1次或2次。
预测小工具:
我院产科除了会到床旁提醒产妈妈及时排尿,还会通过使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提前预警。
PUR发生了怎么办?拯救膀胱行动
1.物理疗法:
针灸/电刺激:中医科会用电针刺激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刺激膀胱排尿。
2.药物治疗:
新斯的明:肌肉注射,增强膀胱收缩力(需医生评估)。
止痛药:缓解会阴疼痛导致的排尿恐惧(需医生评估)。
3.终极方案——导尿:
间歇导尿:临时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避免长期留置。
留置导尿:严重者需保留24-48小时,让膀胱“休息”。
研究显示,奶牛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高达30%。兽医会用直肠按摩法刺激排尿——幸好人类有更温柔的办法!
产后尿潴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千万别羞于求助!记住: 心理放松:焦虑会让尿道“拧毛巾”,深呼吸,听音乐,想象自己坐在溪流边.....。家人支持:老公可以帮忙倒温水、搀扶如厕,一句“慢慢来”胜过千言万语。
祝所有妈妈都能“畅通无阻”,快乐拥抱新生命!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21).
2. 《产后尿潴留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3. WHO产后护理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