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孧科普——【产后漏尿】别把“病态”当“常态”
2023-06-16 17:12:54产科
“啊~咻!”
琳琳抱着娃在小区和大妈们聊天,一阵风来,鼻子一酸,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琳琳感觉没憋住,有点漏尿。
“婆婆,我漏尿,怎么办啊?”
“没事的,生过孩子,哪能没点问题!”
琳琳不放心,去看了医生,医生建议做盆底康复。
在孕期和产后女性中,漏尿很常见。很多像琳琳一样的宝妈,经历过漏尿,但是由于身边的人对尿失禁并不了解,导致她们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
漏尿是不是病?
琳琳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了,但身边的人却觉得没什么,是不是琳琳矫情呢?
一个医生朋友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尿不湿找她看病,问其病因说50岁左右开始出现偶尔咳嗽漏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严重,一用力就出现漏尿,到现在出门都需要带着尿不湿 。所有年龄在育龄期以上的女性都应该认识到,尿失禁一种疾病,而且可以被治愈 ,不去治疗,不会自己慢慢地恢复,只会越来越严重。
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从怀孕后就开始偶尔有漏尿,生完宝宝后还是偶尔会漏尿。
为什么会漏尿?
1.怀孕:激素的变化,以及胎儿的成长施加在尿路系统的压力可能引起漏尿,不断增加的胎儿体重也会引起漏尿。
2.肌肉弱化:因为在孕期九个月的时间里负担胎儿体重,即承担更重的负荷。
3. 分娩:会使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或局部神经受到损伤,从而使支撑能力下降。
4.女性尿道短且直,也就是女性相比男性,为什么会更容易发生尿失禁。
为什么漏尿被当“常态”?
1.因为发生率高,觉得很常见,压根没当回事。很多中老年太太出去散步,跳舞,太久没上厕所出现漏尿,他们觉得这很正常,反正也不会危及生命,不痛不痒的,也不会去重视。
2.因为知识缺乏,有些年轻点的妈妈她知道自己出现了漏尿,但她不会去就医或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而是去问老一辈们,问婆婆或者妈妈,而长辈由于知识的缺乏,容易误导新手妈妈,认为是这是很正常现象,生完孩子后多少会有一点,然后就不了了之。
我们该如何预防产后漏尿呢?
为了帮助妈妈们降低漏尿的风险,产科小孧从产后就开始指导大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来预防和改善。妈妈们一起来练习吧!
1.排空膀胱,进行腹式呼吸。
2.腹肌训练 :保持仰卧位,将一只腿举高,脚尖伸直,膝部保持平直,保持5秒,然后将腿慢慢放下;再换另一只腿举高,如此交替操作8~16次; 再将双腿同时抬高放平,重复8~16次。
3.“踩单车”训练:指导患者仰卧位;双脚做骑自行车的动作,腹部用力,臀部要始终贴住床面;重复8~16次。
3. 盆底肌肉锻炼:平躺后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曲立起双膝;吸气时尽量抬高臀部,用力收缩骨盆肌肉;呼气时放松,回到第一步。频率:每次收紧盆底肌肉、肛门时间不少于3秒,5—10秒为宜,然后放松10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2—3次,或者每日做200—300个。
4. 盆底肌肉锻炼:自然站立,双脚脚跟并拢,脚掌向外打开;吸气时臀部用力(避免大腿、腰腹部用力),慢慢抬起脚跟;呼气时脚跟再慢慢放下。
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治愈产后尿失禁效果特别明显,女性们有必要在产后积极进行盆底肌功能筛查,及时康复。
别把病态当常态,身体是自己的,只有你才清楚你自己身体状况。我们多爱你一点,你也多爱自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