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正当时——中医调理脾胃“小妙招”

2025-02-08 14:22:35中医科

      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发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还伴随腹胀、没胃口、乏力等不适。中医讲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我想告诉大家:这不仅是“吃多了”的问题,更是脾胃发出的 “求救信号”!春季万物生发,正是调理体质、顺应天时的好机会。今天就给大家一份节后春季调理指导,教大家科学控制体重、调养脾胃,轻松开启健康一年。

  一、春节后脾胃为何“闹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零食甜点、熬夜久坐,让脾胃超负荷运转。油腻生湿、寒凉伤阳、过饱耗气,导致脾胃虚弱,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消化不良:腹胀、反酸、便秘或腹泻

  2)痰湿堆积:舌苔厚腻、身体困重、体重增加

  3)气血不足:面色暗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

  女性、儿童尤其需注意:女性气血易亏虚,儿童脾胃娇嫩,节后更需及时调理。

  二、三步调理法,给脾胃“减负”

  1. 饮食:清补结合,顺应春气

  减负担:节后1周减少肥甘厚味,避免生冷(如冰饮、沙拉、凉拌菜等)。

  健脾胃:多吃黄色食物(小米、南瓜、山药)和绿叶菜(菠菜、荠菜等),可煮山药小米粥、萝卜陈皮汤。

  助升发:春季宜“少酸多甘”,用红枣、枸杞、燕麦温和补气;适当吃芽菜(豆芽、香椿芽)助阳气生发。

  2. 穴位按摩:随手可做的“健胃操”

  足三里(膝盖下四横指):每天按揉3分钟,健脾和胃。

  中脘穴(肚脐上四横指):掌心顺时针揉腹5分钟,促进消化。

  丰隆穴(小腿外侧中点):按揉2分钟,化痰祛湿。

  3. 运动:动则生阳,疏肝健脾

  春季适合慢走、八段锦、拉伸,推荐“晨起梳头100下”“饭后散步20分钟”,帮助升发阳气、疏解肝气(肝气调达则脾胃更健康)。

  三、春季养生三大原则

  1. 穿衣:“下厚上薄”,护好阳气

  初春温差大,重点保暖腰腹、脚踝,避免“倒春寒”侵袭。儿童活泼好动,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随时增减。

  2. 作息:夜卧早起,与日同行

  晚上11点前入睡(养肝血),早晨7点前起床(顺应阳气升发),避免熬夜加重虚火。

  3. 情志:舒展心胸,忌怒忌郁

  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波动易引发胸闷、月经不调。建议多踏青赏花,常做深呼吸,或饮用玫瑰陈皮茶(玫瑰花3朵+陈皮1片)疏肝理气。

  四、特别提醒:避免这些误区!

  1.盲目节食减肥:过度饥饿反而损伤脾胃,造成“越减越虚”。

  2.大量喝凉茶“去火”:春季阳气初生,寒凉饮品会抑制升发之力。

  3.剧烈运动暴汗:消耗过多易伤阳气,微微出汗为宜。

  中医说:“四季脾旺不受邪”。春节后的体重管理和脾胃调理,不仅是恢复身材,更是为全年健康打基础。不妨从一碗温暖的小米粥、一次放松的饭后散步开始,让身体跟上春天的节奏,焕发新生!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温馨提示:体质因人而异,若症状持续或孕妇、儿童调理,建议面诊后个性化指导。)

  中医科地址:

  晋阳院区:7号楼一楼中医科

  时间:周一至周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30

  天府院区:门诊3楼08诊室

  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9:0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